“让孩子知道爸爸是谁”,这是博茨瓦纳今年“国际非洲儿童日”的主题。乍一看,这个主题似乎有些荒唐,哪个孩子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可这个看似荒唐的主题,却是非洲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不知道自己父亲的孩子在非洲何止百万、千万?尽管非洲各国纪念“国际非洲儿童日”的重点不尽相同,但在“打击拐卖儿童”、“制止童工”、“让孩子吃饱饭”、“让孩子得到爱”等主题的背后,都与大量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这个严峻现实密切相关。
非洲孩子不知道父亲,大致有四种情形。一是母亲知道孩子的父亲,但父亲跑了,找不到了;或者父亲不承认那是自己的孩子。二是母亲知道孩子的父亲,但父亲跟别人结婚或同居了,没法儿跟孩子解释。三是母亲不知道孩子的父亲,因为她当时与多个男子有往来。四是孩子系被强奸所生,这个现象比较普遍,不仅在战乱国家存在。这四种情形都有一个共同点:没有人对孩子承担做父亲的责任。非洲许多人只知道舅舅,请假最常见的理由是舅舅死了,原因就是许多孩子都是妈妈和舅舅带大的。
大量没爸的孩子给非洲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没爸的孩子是可怜的,父爱无从谈起,孩子从小自卑或自暴自弃。非洲多数国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较差,加之对生育孩子没有节制,一个女子往往要生三四个、五六个甚至更多的孩子,母亲根本无力抚养。营养不良是普遍现象,一旦孩子染上疾病,无钱医治,许多会过早地夭折。因为交不起学费,许多孩子上不了学,便流落街头。对许多母亲来说,让孩子当童工成为支撑家庭的无奈选择。一些母亲干脆扔下孩子远走他乡,祖父特别是祖母成为许多孩子的依靠,加剧了老人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为没有家庭的关爱,不少人对社会产生叛逆心理,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引导,许多没爸的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长大后又带来了更多没爸的孩子。
与中国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相反,非洲许多种族和部落都有一个共同的传统习俗,那就是男女交往很早,加之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青少年“一见钟情”就偷尝禁果,不到20岁就同居,生了孩子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交给父母就是了。家庭和社会对此是宽容的。一夫多妻曾是非洲许多地方的社会常态,现在虽已不再流行,但一个人有好几个性“伙伴”却是一个难以消除的后遗症。女的生了孩子,对许多男的来说,说对方有好几个男朋友,就可以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不仅如此,随意的异性往来为艾滋病大开方便之门,非洲早已是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地方,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被感染和死亡。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没有希望的孩子,是没有希望的明天的。让孩子知道爸爸是谁,在非洲提出这个呼吁是需要勇气的。这不仅涉及传统习俗和伦理道德问题,还涉及民族自尊问题。这需要非洲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勇敢地面对,并通过接受现代观念和科学知识来逐步解决。▲
(作者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