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巴东县官渡口镇西壤口村的一点消息
七月十五日,按照预定计划,我们的调查开始深入到农村。过早后,八点钟我们准时出发,经过巴东长江大桥,沿长江——神农溪沿岸,向巴东县官渡口镇西壤口村进发。
一路上,我们顺便考察了长江和神农溪两岸的滑坡治理和河岸防护工程,大面积陡峭的混凝土防护工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艰苦步行,我们到达西壤口村,用相机记录了从县城到西壤口路程的崎岖,也亲自体验了移民后靠上山给生活带来的不变。
初到西壤口,看到的是整齐的两层或三层小楼,村里的路也修得相当可以,这个不禁让我们感到疑惑:这个村子不是很好吗?看来移民建设是相当成功的?通过后面的走访调查,我们才明白了在这表面光鲜后的悲哀。
费了一番周折,我们找到了西壤口村的胡村长,在一个小卖铺里与我们进行了简单的座谈后,他把我们带到家里。胡村长家里的条件很是现代化,装备了村里少见的空调。他给我们介绍说,移民后,村里原来的柑橘田被淹没,牵连到与柑橘贩卖相关的村民个体运输业,再加上水位的变化,村里的个体船都被卖掉了,而公路运输也一蹶不振。与之类似的情况是,由于移民后的耕田比较贫瘠,粮食产量少,使村里的养猪业大受影响。所以到目前为止,尽管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是经济发展却出现了一定倒退。
我们不禁面面相觑,那么我们进村看到的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是怎么回事呢?既然经济发展缓慢,怎么还有钱起小楼呢?胡村长解释说,在移民初,按照国家规定,政府给移民发放了一定的移民款,他们村平均每户可以分到六七万,正是用这些钱,村民建了新居。我们进一步问到,这些楼房村民能够住得完吗?胡村长苦笑说,基本上每一户的二楼都是闲置的,移民之初,大家产生了攀比心理,争相建设新楼,基本上把移民款用光了。
在谈及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时,胡村长着重提出了两个产业,一个是柑橘种植业,另一个是网箱养鱼。依据国家政策,政府向每户村民免费提供柑橘树苗,但是五年后柑橘苗才会挂果,而且由于柑橘品种单一而且周围县乡也都在种植,他认为五年后收益会如何尚是个未知数;而网箱养鱼,是一个高投入、高收益的行当,资金门槛过高,他和另外三户人合作承包了四亩鱼田,平均每亩启动资金要十几万元,风险相对较大,他们第一年赔了二十几万,但是第二年的利润不仅抵平了第一年的损失,而且收回了成本。我们详细询问了关于这两个产业的情况。
从村长家里出来,已经中午一点多了,匆匆吃完自带的午饭,我们开始分成两人的小组,挨家挨户进行采访调查。
走访了几十家农户后,我们主要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村民对后期移民扶贫款的发放有一定异议;
第二,村民的用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生活用水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有时候会发生争水现象,每家都不得不自修了简陋的水池,用水安全得不到保证;
第三,村民家里楼房外面富丽堂皇,不少家庭还配置了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但是除此之外,房内的一切都现出一种窘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一个内部看起来像未完工的工地一样的两层漂亮小楼里,二楼一角放着一台洗衣机,上面已经蒙上了灰尘,家里一岁多的小男孩赤条条地在水泥地上站着;
第四,村里外出务工的人特别多,五百多户人家,有一百多人在外打工,显得村内老人和孩子比较多,一些人家,外出打工已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有一户人家,依靠男主人和其五十多岁的父亲在外打工,年毛收入是一万多元;
第五,对于将来村子要怎样发展,村民们也没有太明晰的概念。
结束了西壤口之行,我们马不停蹄赶往与之相距几里的官渡口镇东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