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贩子将目光锁定农村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几类家长疏于监管的孩童身上。对这一禁而不绝的现象,我市公安部门在加大执法力度,实施打防齐举“防拐机制”的同时,提醒群众要增强自防意识,从被动的事后打击转为主动的事前防范,才能不让人贩子牵着鼻子走。
疏于监管孩童被拐
今年2月17日,正当大家沉浸在新年的喜悦气氛中的时候,藤县莫世周一家在这一天却如同掉进了冰水一般。在当天下午,他闻知自己才两岁半的孩子小涛被一位中年妇女带走后,如遭当头棒打,立即放下手头上的所有工作,连日来奔波寻找,却毫无小孩的踪影。
据了解,莫世周夫妇在藤县县城经营一家珍珠奶茶小店,当日外婆带着孙子小涛,把珍珠奶茶所要的原料“珍珠”送往经营店。家与铺子距离并不远,只有几百米的距离。由于外婆手拎重物,在离经营店还有几十米的距离处,就松开了孙子的手,让孙子跟在其身旁一起走。
当外婆行至经营店,放下手上重物的时候,转身一看,才发现孙子并没有跟在身后。外婆想到家离店面距离这么近,孙子又常常在这条街上往返,应该不会走失,于是就在经营店里等着孙子。可过了10多分钟后,经营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仍然没有看见小涛的身影。这时,全家人开始慌神了,立即放下生意,到街上四处寻找小涛。
当日,由于正值春节期间,街上人头攒动,要找到小涛谈何容易。问及街边的档主,档主都表示,当时小涛并没有往经营店的方向走,而是往家的方向行走,由于大家以为小涛熟悉路况,都没有上前询问小涛。后来看到小涛被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抱走,而大家则以为是小涛的亲戚,都没有吭声。
目前,小涛仍然杳无音信。小涛牙牙学语时的可爱模样,银铃般的笑声,一家人只能在脑海里回想。
而在小涛被拐的两个多月前,藤县金鸡镇的一个两岁女孩被拐,后成功获救。
三岁以下孩童成作案目标
人贩子拐卖儿童,让本来幸福美满的一家从此支离破碎。到底是什么促使人贩子一再铤而走险?“由于某些人受‘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封建思想的毒害,为拐卖儿童提供了市场的需求。” 据梧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相关人员介绍,人贩子主要将拐卖的儿童送到福建、广东等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人贩子可以从这些有需要的买家手中获取上千甚至上万的高利润。拐卖儿童的成本低廉,正是由于“无本万利”发财欲望的刺激,为了一己私欲、利欲熏心的人贩子置法律于不顾,昧着良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走钢丝”,从年幼的儿童身上牟取暴利。
据了解,人贩子通常将目标锁定在三岁以下的儿童。梧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相关人员解释说,由于三岁以下的儿童年龄小,尚不具备分辨好人与坏人、是否是亲人的能力,人贩子一般都较易下手。此外,这部分的小孩没有自我申诉、表明自己身份的能力,只会用哭来表明立场,旁人为此不能马上识别人贩子的身份,而容易错过解救的机会。
为了获得高利润,人贩子可谓费尽心机,并逐渐将目光从城市转向了乡镇。据介绍,因为乡镇的家长认为本乡本土,处处都是熟人,只要孩子有伴,就可以放心的任由孩子互相追逐玩乐。正是由于家长的疏于监管和大意,给人贩子创造了可乘之机。此外,农村的父母一天到晚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而且农村田地纵横交错,加上人流量少,容易逃脱,而人贩子正是瞅准这一时机连哄带骗,拐卖儿童屡屡得手。而农村的父母在孩子走失后,往往限于财力、人力等因素,无法出外寻找孩子,加之法律意识浅薄,通常只是小范围寻找未果就作罢。
再有就是一些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也是人贩子紧盯的目标之一。由于这些孩子的家长平时都是忙于工作,而孩子一般都在工地旁、田地旁独自玩耍,得不到父母的充分看管,从而成为了人贩子的谋财工具。
打击预防双管齐下
儿童的被拐现象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公安局都加大了对拐卖儿童的犯罪力度,通过打防并举,不断完善预防和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工作机制,有效遏制拐卖儿童的发案势头。但同时,相关人员也指出,打击拐卖儿童违法犯罪活动不仅是公安机关的事情,群众也要增强自防意识,从被动的事后打击转为主动的事前防范,才能不让人贩子牵着鼻子走。
对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如何“防患于未然”?有关公安人员表示,由于年幼的孩子都没有身份证,家长可在孩子衣服隐蔽处标上联系号码、住址,便于有关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以此识别人贩子的身份,一方面可以顺利解救被拐孩子,另一方面也可尽快帮孩子找到亲生父母。
此外,父母要提高防范意识,尤其是偏远山区习惯独自将孩子放在家门口玩耍的家长,应认真履行监护人的职责,看管好自己的孩子。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孩童,更不能让其离开家长的视线。只有家长的防范意识提高了,才不会给人贩子提供任何下手的机会。
当家长要忙于工作暂时离开孩子身边时,也要将孩子交托给值得信任的亲戚朋友代为看管,切勿将孩子放任自流。
与其事后打击,不如事前着力于防范,打击与预防双管齐下,将人贩子的赚钱途径截断,降低拐卖儿童的发案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