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我走了,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读书”,这句话是家住浙江宁波余姚的杨小妮离开哥哥时说的最后一句话。当然,杨小妮自己不记得了。可是,远在贵州遵义的哥哥却记了47年,这47年,哥哥无时无刻的不在想见到自己的妹妹。
时间回到2022年4月,杨小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登记,想找到远在贵州的亲生父母和哥哥。登记后,志愿者佩奇和杨小妮取得了联系,核实了信息,并在论坛发帖。一年多的时间,杨小妮寻找亲人并没有什么进展。
2023年10月26日,寻家工作组志愿者乔峰接手,乔峰第一时间联系了杨小妮,从杨小妮那里得知:杨小妮大约是1971年生的,1976年冬天(记得被送养的那一年毛主席去世)被亲生父亲坐着货车送给了养家爷爷的弟弟,这个养家爷爷的弟弟当年好像在贵阳工作,杨小妮跟着他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又被送到了浙江宁波养父家里。 她记得自己叫杨小妮(音),父亲姓杨,个子在1.7米左右,父亲嘴巴大,眼睛也大,瘦瘦的,好像是个锅炉工。母亲的名字记不得了,在一个不大的市场里面卖鱼。家里有个叫哥哥叫杨导忠(音),比自己大两三岁,没有上学,兄妹俩经常被父亲关在家里。杨小妮还记得家里有人外号叫“洋鬼子”。
杨小妮记得父母离婚了,她和哥哥跟着父亲,后来家里又来了个继母,继母带着一个儿子。不记得家里还有没有其他兄弟姐妹,没有爷爷、奶奶、叔叔姑姑、外公外婆、舅舅的记忆。
记得父亲家住二层楼房的底楼中的其中一间,屋里有两张床,一张桌子,一个小柜子,二层楼房旁边有市场,有山,不记得有没有河流,铁路,公路。被送走前在父亲家里割过草。记得从父亲那里去妈妈老家要翻过一座山,有点远,妈妈家里没有通电,也没有通公路,妈妈家附近有梯田。
养家爷爷的弟弟叫姚德森,这个人去世后原单位给家属写过一封信,地址显示是贵州凯山295-2信箱,父亲和他应该是认识的。姚德森家住的地方是楼房,前面是一个类似广场的地方,对面有公路,隔着公路就是他工作的厂。10月29日,杨小妮将这封信的信封发给乔峰,通过信封的邮戳和封面地址295-2信箱,乔峰查到295-2信箱并非在贵阳,而是在贵州遵义,根据这条信息乔峰调整了发帖内容: 约1971年出生1976年冬天从贵州遵义被送养到浙江宁波的杨小妮寻亲 608637BBHJ
发帖后,乔峰找到家寻工作组志愿者鑫鑫请求帮助,鑫鑫又向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陈警官寻求支持。11月2日,通过不懈努力,陈警官找到了杨小妮的疑似哥哥杨导忠(音) 。鑫鑫与疑似哥哥的交流得知:杨小妮的父亲叫杨光志(也就是杨小妮记忆中的“洋鬼子”),爱打鱼,父母离异,在桐梓楚米煤矿烧锅炉,母亲李朝珍。在和妹妹分手那天早上,哥哥替妹妹拿书包,妹妹跟他说:“不用,哥哥,我走了,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读书”,叫哥哥听话,走的那天,妹妹还拿糖给哥哥吃。哪知道,这一走就是47年。
虽然双方信息吻合的地方很多,但为了稳妥起见,乔峰和鑫鑫商量,决定指导双方采血做DNA鉴定,11月3日,遵义志愿者赵社会、 妮子 、雕哥、南迁飞燕以及会会等5人前往母亲住地,指导母亲采血,同时乔峰指导杨小妮采血。
2023年11月29日,陈警官传来好消息,双方存在血缘关系,并准备于12月2日晚上回到遵义认亲。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或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