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嘭……”在南京汉中门与虎踞北路交叉路口遇红灯时,坐在出租车上的记者看到车窗外有位30岁左右的妇女抱着孩子在敲打车窗。惟恐车被敲坏或被划上一条伤痕的司机,无奈只得急急地摸出硬币买安生……这样的抱着孩子敲打车窗乞讨的现象,新近在南京的各大路口已经成为了又一道风景。那这些孩子都是乞讨人的孩子吗?而那些乞讨的大人难道是真的有困难吗?一知情人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内幕,这些乞讨者抱的孩子并不是他们亲生的,其实都是他们专门花钱租来的,也就是所谓的“职业乞丐”。
乞讨现象一:
昨日上午九点十五分,记者来到大桥南路与新民路的十字路口,这时路面上的行人还不是很多,但是记者发现,在新民路十字路口红灯亮时,有一位妇女抱着小孩来到一辆桑塔纳车前,这位妇女年龄大概有三十多岁,穿着比较破旧,头上还裹着毛巾,一只手不停地敲打桑塔纳的车窗。小女孩扎着小辫子,小女孩的脸应该很久都没有洗过了,脸上的灰很多。妇女边用手敲打着车窗嘴里还叽里咕噜地说着什么。大约敲了十几下,司机被敲得受不了,把车窗打开给了1元钱,此时信号灯也变为绿灯,妇女就走到一边,等待着下一个红灯再继续乞讨。在这个妇女走到路边的时候,记者借机和这位妇女攀谈起来。据这位妇女说,她来自安徽阜阳,因为家里生活太苦了,所以出来行乞,每天晚上就睡在附近的公园里。记者问她像这样乞讨每天能要到多少钱,这位妇女非常警惕地说,要不到多少钱。“那你为什么要带着孩子出来行乞?”“用这样的方法,孩子要比在家里生活的好一点。”就在记者与这位妇女交谈的过程中,路过的行人还会不时地向妇女面前的碗里丢点零钱。记者接着问:“这孩子挺可爱的,是你女儿吗?”当听到这句话时,这位妇女边抱起孩子,边说是自己的女儿,边拿起她的碗离去,不知道是被吓到了,还是心虚。
乞讨现象二:
10点30分,记者来到盐仓桥广场,此时的广场人流量比较大,有一位妇女带着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广场转盘前行乞,来往的司机非常害怕,生怕一不留神撞着他们,更怕不给钱会使爱车遭受“报复”。由于路口是一个广场转盘,车流量虽然非常大,但是车子在转弯时,都会放慢速度。在车速放慢时,这位非常有经验的妇女,会让小孩子先走过去拦住车子,然后她再过去伸手要钱,或者敲打车窗,使得有些司机为了能够早点离开就很干脆地将钱放入她的手中。
在顺利拦下了几辆车子后,这位妇女就把孩子带到旁边买了一个包子给孩子吃,在吃包子的时候,记者走过去询问起她的情况。这位妇女告诉记者,每天她就在附近几个路口轮流转转,从上午九十点钟到晚上七八点钟,这样一天下来大概能讨到二三十块钱,拿这个钱给孩子买点吃的。当记者问,这些钱能不能够用时?这位妇女说不够又有什么用呢?她也是被生活所迫。“那为什么不去救助站呢?”“救助站那里并不是人人都能去的。”最后,记者问道:“这个小姑娘几岁了?是你的女儿吗?”这位妇女连说:“不是自己家的娃是谁的?”“那孩子怎么不叫你妈妈呢?”随后,这位妇女又改口,小孩是亲戚家的。边说边连忙把小女孩拉在手里,急急忙忙地过马路有意躲开记者。记者在与这位妇女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她旁边的小女孩只顾着吃手中的包子,始终都没有叫这个妇女一声妈妈,而记者问孩子的年龄时,妇女也含含糊糊答不上来。
知情人:孩子是租来的
那么,这些乞讨者是从哪里来,背着的孩子是否是这些人所生?昨天,一位知情人来到报社向记者透露一些内幕。据知情人介绍,这些乞讨者的孩子并不是他们亲生的,而且这些乞讨者并不是有真正的困难,而是利用租来的孩子博取路人的同情。孩子大部分是来自河南的一个偏僻的乡村。为了生存,村民把自己的孩子以每月200至300的价格出租给在外地以乞讨为生的熟人,这些孩子的年龄大约在两三岁左右。知情人还说,这些乞讨者会把租来的孩子利用一段时间后送回去再换一个来,原因是孩子慢慢长大了,就不太听话了。并且他们把孩子年龄选在两三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能够自己吃饭和穿衣服,不用乞讨者操心了。另外,知情人还告诉记者,这些人都是团伙乞讨,有帮派、有组织的,各个帮派里的人都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和地盘的划分,每个帮派往往会因为争抢地盘而动手。据了解,他们每天的乞讨收入在30到200元之间,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更多。这样算来,一个“勤劳”的乞丐每个月“收入”可以达到900至数千元不等,一年下来收入可观。也就是大多数乞丐宁可在街头乞讨也不愿进救助站的原因。因为对于大部分以乞讨为“业”的乞丐来说,进了救助站就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
路人:他们八成是装的
对于这些街头带孩子乞讨的现象,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路人,在民营企业工作的王小姐说,看到这种情况时会给她们钱,因为看着她们带的孩子很可怜,会给点钱给孩子买吃的。但是市民陈先生却告诉记者,才不要给她们钱,这肯定是骗人的,电视上也经常会播出这样的现象。现在街边的很多乞丐都已“职业化”,每天都会在同一地点出现,看到这些乞丐早都麻木了,觉得都是骗人的把戏。把钱捐助给乞丐,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去帮助一些失学的孩子。另外还有市民悄悄告诉记者,“这些乞丐八成是装的,说不定白天乞讨,晚上桑拿。”“职业”乞丐已成隐患,在一些超市或商场的出入口,或者在公交车站台旁边,都能看到行乞人员挨个向人讨要钱物。
司机:乞讨者阻碍交通
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真正的弱者,有困难的我们会去给予同情和帮助,但是有很多乞讨者的确很讨厌,有时候为了要钱不顾安全在快车道上或者路口,趁着司机等红灯时就挨个敲车窗,扒窗户,这样非常危险。许多不该发生的事件都是这样引起的。有的如果你不给钱,她就会拼命地敲。有的司机担心把车窗给敲坏了,就干脆给了打发算了。刘师傅告诉记者,更可气的就是,有一次一个妇女带着孩子直接冲出路口拦住车子,当时要不是刹车好,真的不知道后果是什么,就算没有撞到大人,吓着小孩也不得了。
交警:行乞者多处罚难
随后记者来到了盐仓桥广场(中山北路与虎踞北路交叉路口),把有妇女带孩子在路口乞讨的现象告诉刘警官,询问如何进行处理时,刘警官表示,因为指挥交通太忙,没有办法对这些人员做出处理。但是,当记者说南京市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对行乞人员的处罚措施时,刘警官解释说,因为行乞人员太多,处理有些困难,而且行乞人员都是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方进行乞讨,如果要对他们进行处理,还必须考虑其他人的想法,一旦出现什么疏忽,可能会在社会上造成一些恶劣的影响。
自去年8月起实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措施以来,仍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大量乞讨人员长期游荡在车站、港口和繁华地区,情愿以乞讨为生,也不愿接受救助,扰乱了社会秩序,成为社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留在救助站的人员,其家属有的不愿接回,特别是云贵川及新疆等地的人员。按规定,收留不能超过10天,有的人便出现反复收留乞讨。还有未成年人和残疾的流浪乞讨人员,未能保护性救助,对城市形象带来极大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