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贵阳依依 于 2019-1-10 14:07 编辑
一路向东
——陈军寻家 编 辑:麦 麦
1994年,怀揣着母亲和奶奶给的二十元,悄悄打开奶奶家大门,十八岁的小陈越过山丘,就像一颗尘埃,跃进浩瀚星球。
窗外的清朗,在时日的转换中,变得拥挤不堪。小陈理理身上的行囊,一路向东,走过南京、上海,折叠的空路、寂静的公路,那一日的蓝天只留下风筝的滑翔。这一走,便是二十五年。
城市的夜晚,没有稻子和炊烟。已经变为老陈的他辗转在城市的影像中,没有扑面而来的风,没有刻入心髓的味道。只是,一场繁华一场梦。梦中的他,恍然记得“天津”,这是他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字。直到2018年,雷峰塔下那个冬日,破晓而出。
在杭州建德市救助站的日子,工作人员费尽思量与老陈交流,但由于老陈自幼不能言语,又不会规范的手语,交流一直断断续续、磕磕巴巴。工作人员找来纸笔,老陈写下“陈军”、“天津”等字样,并急切的用手指着“天津”,一阵挥舞,目光热烈而激动。老陈比划起家庭情况:包括他在内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家里是二层三间的正屋,屋侧还有做厨房的附屋,正屋门口有一个水塘,前后房屋排列比较整齐。老陈用大幅度的肢体语言“述说”着他的伤梦,他曾回天津寻家,可偌大的天津城,一切在他面前都是那么陌生,熟悉的荒野消失了,内心的堂屋不见了。
工作人员将天津地图拿出来请他辨认乡镇“街名”,可老陈摇摇头,遗憾的“说”:“不认得。”寻找未果后,建德市救助站向宝贝回家寻子网发来求助,2018年7月16日,宝贝回家民政救助工作组志愿者小正接下为救助对象陈军寻家的任务。小正收到救助站发来的资料,将老陈的信息和照片制作成图片在天津群转发,并与救助站工作人员沟通,希望能获得老陈寻家的新线索。
12月10日,建德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发来与老陈沟通的视频,视频中老陈用手中的笔纸划出了家庭环境,并写出一个“陈炳寿”的新名字。陈军在视频中形容,他的父亲是一位中医,会为病人把脉诊断。小正等人判断,“陈炳寿”可能正是老陈形容的父亲。小正将此信息上报给网站管理瑞,经过网站管理瑞协调查询得知,天津市有一位1914年出生的陈炳寿老先生。
小正找到天津志愿者男人如山和白菜,白菜前往寻找陈老先生,可是陈老先生已经过世。猝然碰撞的空洞,清尘微舞。阳光洒落在城市的街区,尽管北风挣扎着撕裂着,它将这座城市照的更温暖。老街坊们围着暖气,放不下手心的娱乐,却从旁投出关注的眼神。老街坊说,多年来街道内没有听说有失语男孩走失的情况。街道居委会尚不知此事。男人如山前往天津市公安局,从民警处获知该陈炳寿家里没有失语的儿子。
姓名线索就此告一段落。天津志愿者大港-养心、南开-昱璇转而从市区内的老中医这个方面破题,也没有找到符合陈军所说的中医。天津志愿者莲姐早晚在网站比对,发现了一个2007年在网站登记的寻找天津失语儿童的帖子,经比对结果仍是排除。希望在寻找中一层一层变淡,等待划破纯黑天际的引线。
12月13日,网站管理宇将信息发布在QQ全城助力上,向天津及周边地区精准扩散。
12月19日,天津莲姐打开百度,在搜索框内打下“陈炳寿”三个字,以及“诊所”等字样。此刻,惊喜在雀跃之中,清澈的上升:安徽当涂境内有一个诊所名为“陈炳寿诊所”。小正匆匆点击滴滴滴弹出的QQ对话窗口,打开写有“陈炳寿诊所”的网站。通过建德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协调,小正第一时间联系到这位“陈炳寿”所在村的村委会干部袁先生。小正将老陈寻家的来龙去脉讲述了一遍,袁先生反馈说,该村确有一医生,叫陈炳寿,其家庭情况与救助对象老陈完全相符。
经过短暂的等候,老陈和陈炳寿夫妇在救助站和小正的帮助下完成视频认证,陈炳寿激动的对志愿者说:“陈军(老陈)就是我们寻找多年的儿子!”
静静地,我们失去了最初的模样,寂静的岁月中,用不停歇的脚步掩盖了内心的不安。然而,跳跃的微光,终会将我们脚边的悬崖勾勒成内心的风景。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百年,凛冽的光芒变得温柔,正如来到救助站接孩子回家时家长的老泪纵横……
原帖链接: 约1970年出生2018年被浙江省建德市救助站救助的陈军寻亲2018008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彤(2022399556)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