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回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76|回复: 0

[一般新闻] “妈走了,儿子也没回来”这群只有网名的寻亲志愿者,讲述寻亲的故事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7-12-10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适逢“12·5国际志愿者日”,宝贝回家的网络志愿者“燕子”又回想起了相识七年的受助者“徐妈妈”。她再没收到来自“徐妈妈”的节日祝福。直到人生的终点,“徐妈妈”都没能找回失散了26年的小儿子,但“燕子”等网络志愿者承诺会一直帮她找下去。
宝贝回家
截至目前,宝贝回家作为公益寻亲平台,在广东已拥有超过2600位网络志愿者。无论寻亲家庭遭受什么样的意外,不放弃寻找,都是这个平台上所有网络志愿者所遵从的宗旨。
网络志愿者,他们究竟如何展开寻亲行动?他们的志愿寻亲活动有多么特别?本报记者走访了其中的三位,与读者分享。
1
为找一人:百余志愿者跨省协作
截至目前,宝贝回家在全国拥有27万网络志愿者及爱心人士(即受助者家庭的成员)。他们散布于全国各地,与其他地方的网络志愿者共同分享自己在寻人方面的经验。包括他们各自所在地的方言、习俗和风土信息。当疑似亲人的线索出现时,这些经验将为深度走访以及进一步确认疑似亲人的身份提供重要的坐标参考。特别在采用DNA比对以前,宝贝回家的工作组要在数以千计的平台线索中,靠人工来比对信息。
七零后的“波波”:
曾在工作组工作过3年多。对每条线索,他都按“标签”来分门别类建立电子档案。这些“标签”具体到“失踪者有无伤疤”、“寻亲者的风俗”、“记忆中的建筑物”、“寻亲者的方言”等等。
“寻亲往往涉及跨省走访排查,上百个甚至几百个志愿者一起合作是常有的事。”资深志愿者“燕子”以亲身经历说道。
去年,年近八旬的李淑荣老人从家乡被拐至吉林已有73年了,所用的已不是亲生父亲的“艾”姓。尽管她记得自家住的是两间小石头房子、不远就有一间棺材铺,但她已说不清楚那里到底是哪一座城镇。根据老人家的口音和所指出的疑似家乡,宝贝回家百余位来自吉林、河北和广东的志愿者先后参与到在线的讨论中。经过吉林、河北的志愿者登门走访,李淑荣老人的堂妹被找到。从这位“堂妹”提供的线索中,广州的志愿者开始接力寻找李淑荣的大姐。在李淑荣的儿子为母亲登记寻亲信息的两个月后,李淑荣最终通过DNA比对,与远在广州的大姐成功相认。
2
不用真姓名:防风险只用网名
宝贝回家仅在广东省,就有2600多个网络志愿者。而与其他的志愿者团队不同,他们在工作时只用网名。即使在QQ群中和同仁们讨论寻亲线索,他们也从不公开个人的联系方式。而只要有实地走访,宝贝回家的团队必须要3人以上一同行动。“志愿寻亲有风险,现实中也用网名是为了保护志愿者。”“燕子”告诉记者,由于他们工作的特殊性,有的志愿者曾收到过不法分子(“人贩子”)的恐吓电话。所以,在她唯一私人微信号的朋友圈中,“燕子”从不发布有关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或信息。
志愿者“燕子”(上图中)
“我的微信只用来发布平台的寻亲信息。因为有太多的寻亲家庭和我打交道,我不希望个人有喜悦、团聚色彩的家庭生活影响到他们脆弱的心境。”“燕子”表示,有的寻亲家庭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会敞开家门,有的家庭甚至每年都为失散的孩子过生日。他们都盼着失散的亲人随时能踏进家门。作为宝贝回家工作组的核心成员,“燕子”要和众多寻亲家庭打交道,一不留神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感情。
然而也有例外。“波波”在宝贝回家做志愿者已经有八年了。为了取信于一位与父母中断联系19年的“失踪儿子”,他也曾将自己全部的个人身份信息透露给他。“我的志愿者证也拍给了他,工作单位也告诉了他。将近两个月后,他终于信任我,并在去年中秋节成功到深圳认亲。”
3
重中之重:保护受助者隐私不泄露
①在宝贝回家的平台上,和求助者当下生活有关的居住地址、户籍地址等隐私信息都被隐藏起来。能够公布的,只限于失踪当年的亲属双方信息。谈到设定此类发布规则的原因,“燕子”透露说,这么做,是为了防范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身份、地址信息,假冒失踪人和寻亲家庭联络。
②而为了寻亲者、受助者今后能够重返宁静的生活,宝贝回家的平台会在认亲成功后屏蔽掉详细的寻亲信息。“燕子”称:“特别是那些年轻人,他们的生活还很漫长,像个人照片这些信息是一定要屏蔽的。对于较年长的寻亲者、受助者,志愿者会请示他们,尊重他们的选择。”
“辉少”与受助者一起
③而为了保护寻亲家庭成员的生活不受干扰,他们也不会被准许加入宝贝回家的网络志愿者团队。他们只能以爱心人士的角色,参与宝贝回家平台的宣传。“在遭受亲人失踪的打击后,受助家庭往往会受其它寻亲线索的影响。如果让他们加入志愿寻亲,会打扰到他们现在的生活。”“燕子”介绍说,归根结底,这同样是为了保护受助家庭的隐私。同样为保护隐私,平台上只有16岁以下的失踪者可以由家长委托他人代为登记信息,16岁以上的失踪者则必须由其本人或家人登记信息。
4
最大挑战:时间
“寻亲的最大挑战,其实是时间。这对寻亲者是考验,对志愿者也是考验。”“波波”坦言,从2010年至2013年,他每天要花4个小时,在线比对宝贝回家平台上的寻亲线索。三年多的时间里,他竟然没有成功过。自己为此曾经很沮丧,但在亲眼见证寻亲的家庭经历生离死别仍不放弃的故事之后,他选择了坚持。至今,尽管他已不再专职负责比对线索,但一直保持着把业余浏览线索中的发现告知平台的习惯。他说:“通过跟帖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志愿者,希望对他们能有用。”
“宝贝回家”志愿者们和重逢的失散兄弟一家人
“即使寻亲者发生了什么意外,志愿者都会对平台上的寻亲线索一直跟进下去。因为,那些失踪的人可能还活着。”
今年1月份,与小儿子失散了近26年的“徐妈妈”因癌症去世。二十多年来,她为了找寻在广州失踪的小儿子,把家从浙江搬到了广州。她拒绝在确认肺癌晚期后接受放化疗,因为她担心一旦找到儿子,他会认不出自己。从2011年起,资深志愿者“燕子”便和“徐妈妈”相识,陪她去过肇庆、惠州和福建漳州找儿子。“去年底,我们每周都通电话,微信天天都有联系。”“燕子”回忆,去年底,“徐妈妈”的生命濒临终点。她在电话中嘱咐“燕子”说:“我可能不行了。我孩子(指失踪的小儿子)的事,以后要麻烦你。”“燕子”当即向她承诺,“会一直寻找下去”。直到今天,这份记忆仍令“燕子”感慨万千。
至今,通过宝贝回家的平台,有2215位16岁以下和650余位16岁以上的求助者成功认亲。
与此同时,还没成功认亲的家长还有3.89万个;孩子没找到家长的也还有3.22万个。
“寻亲家庭的辛酸,无人知道。给他们一点希望,比自己的付出要重要得多。”谈到坚持做了寻亲志愿者的经历,八零后的“辉少”说,四年来,自己开车外出走访去过广州、清远等珠三角城市,但大多数努力都失败了,只有两三个成功的案例。他接着表示:“暂时找不到不一定是失败,只是要无限期地继续等机会而已。”而“波波”则告诉记者:“即使成功完成了认亲,也只是新生活的开始。失散的家人们怎么彼此适应和融合,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博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7 08:38 , Processed in 0.031596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