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贵阳依依 于 2017-11-8 22:41 编辑
思家乡,二十六年苦无望 回故里,真情接力圆梦想 ——徐秀云回家
编 辑:陈 曦 来自四川的宝贝回家志愿者杨,长年为来自各地的寻亲人提供帮助和支持,思维的惯性也让她保持了一种对外界信息的高度敏感性,其中来自贵州的寻亲信息格外引起她的注意。杨来自四川泸州,毗邻贵州省,两地无论是人文风俗还是方言俚语都极为相似,因此对于处理贵州的寻亲案例杨是具有相当的经验和心得的。
工作之余在浏览宝贝回家网站寻人登记信息时,一则寻找贵州铜仁的亲人的信息映入杨的眼帘。向网站管理婷申请之后,杨接下了这个案例。信息的登记人来自河南兰考检察院,是一位参与下乡扶贫的工作人员,在下乡走访贫困户的时候意外遇到一位自称要寻家的妇女徐秀云。
一番了解,事情的脉络逐渐显现。
1991年徐秀云16岁,村里乡亲谎称带她出门玩,轻信之下便跟着出了村上了火车。直到自己被带到山东省东明县马头乡新店村一户人家,才知道事情似乎已经发展到了不可扭转的局面,所谓的乡亲收完钱扭头走掉,而自己却是出门容易回家难。
在这户人家遭到了难以忍受的家庭暴力之后,徐秀云一路流浪到了河南省尉氏县县城,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之下使她又遭遇了精神疾病。本该是花季少女,本该享受生命中最美好的年龄,本该和兄弟姐妹共同孝敬父母双亲,而此刻的她却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流浪在一个离家数千公里的地方,人、事、物都那么陌生,夜里的万家灯火之下陪伴她只有冰冷的大街。
终于有一天一位大姐愿意收留她,将她带到河南兰考县的弟弟家中,做了自己的弟媳妇。弟弟家中十分贫寒,比徐秀云年长许多,身有残疾,然而还是挤出钱来帮徐秀云治好了精神疾病。日子一天天过去,徐秀云与这个男人生儿育女,大女儿出嫁,小儿子在外打工,家里不再像过去那般贫寒,寻家的念头却一天天强烈起来。
“家在铜仁刘一铺乡茶线区,父亲叫徐国喜,哥哥叫徐云箱,姐姐叫徐云雪,哥哥和姐姐大概45到50岁。”杨和徐云秀在电话里进行了初步沟通,离家26年,原本的贵州口音已然不再纯正,但还是牢牢的记着家中人的姓名。
沟通之后,杨挨个对照铜仁市的乡镇名称,因为隔着许多年,行政规划和地名都可能出现变更,且徐秀云的口音也有了变化,只能根据徐秀云提供的信息查找近音的地名,逐个排除。根据地名里的“茶”字找到一个叫茶店镇的地方,随后在婷和志愿者淡然的帮助下,查询到茶店镇老屋场村大桥组一户名叫徐国喜的人家和白沙溪组一户叫徐国西的人家,从发音来看,徐国西更象徐秀云口中的“徐国喜”。杨迅速给老屋场村打去了电话,电话里村支书听完杨的描述,立即答应帮助确认徐国西家的情况。很快,支书来电确认徐国西的确有女儿被拐卖,并且让徐国西的女婿联系了杨。徐家女婿的妻子徐云香是徐秀云的姐姐,当年妹妹在山上放牛时被人拐走,多年来家人各方查找费尽周折始终没有盼回这个失散26年的女儿,杨的这一通电话让一家人喜出望外热泪盈眶。
父母均已年迈且身体抱恙,虽是天大的喜事却不敢直接告诉二老,担心突然来到的惊喜超过老人身体可承受的范围,需要在家人的陪伴下慢慢的让老人消化。但徐秀云多年来的心愿终于了结,很快,她将可以开启回家的行程,重新踏上这块已经离别26年的故土,趁着父母尚在,兄妹齐整,把缺失多年的亲情找回来、补起来。未来,愿安好,风雨不再!
原帖链接: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彤(2022399556)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