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宁麦麦 于 2017-9-22 22:17 编辑
岁月已暮 空余乡思
——麦英回家
编 辑:麦 麦
我的奶奶
这一生时光 比三世漫长
借一生时光 去寻觅乡味
第一幕:老旧时光,浮生一梦
不知是从电视机放出广东台开始,还是从改革开放南下打工接触粤语开始,我才知道奶奶口中那“不标准的乡音”原来是流畅的粤语。奶奶出生于民国24年,即1935年。每每增寿齐聚的时候,奶奶都喜欢点根烟看看粤语频道,我们知道,她又想家了……
时间流转,回到1937年。广东某镇水路交通发达,村落巷子弄堂,屋前大路水路建设规整,人民生活殷实。该镇的居民麦大财在离家几里路的县里经营几家剿丝厂,十天半月回家一趟。
一天,麦太身着旗袍裹外套、戴腕表、盘发,抱着儿子、牵着女儿麦英在门前张望。远远的,小船缓缓停靠,麦生提着公文包、戴着大毡帽、马甲束身、外穿长款呢大衣,急急从船舱出来,风尘仆仆回到家中。晚饭后,儿子女儿都睡下了,麦生跟麦太聊起最近局势,社会动荡,生意难做,香港那边也受影响。好在家境殷实,尚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1941年,日军大火焚烧了麦生的剿丝厂。面对日伪连连的炮火,香港沦陷,广东经济损伤溃倒,蚕丝业已经难以再做经营。麦生重整家底,开办了大米厂。此时,麦太的第三个孩子还在襁褓之中。长女麦英经常帮母亲做些家务,也帮着照看弟妹。然而时局动乱,悲催的麦生,他的大米厂又被日军烧了……
1944年的一个下午, 9岁的麦英和妹妹在家门口玩耍,一位大叔带着几个邻村小姑娘走过来,说带她们去吃好吃的。一群孩子雀跃不已,不假思索的跟着这位大叔上了船。小船换大船,大船又换小船,这一走就走了七天七夜,终于大叔把她们都带到了一户地主家。小姑娘们这才发现好吃的没吃到,大叔也不见了。待明白过来,她们已成了广西桂林市张姓地主家的使唤丫头,丫头们都随地主姓张,麦英更名为张秀英。
1949年,中国迎来了全国人民大解放,翻身的人们开始打土豪斗地主。时至1951年初,张地主家也没逃过这时代的洪流。张地主将丫头们召集起来,广发招亲帖,把丫头们都当闺女嫁出去。
此时,桂林市兴安县某村落有李姓单身汉,年轻时曾经同本地众多青壮年一起被国民党抓壮丁拉去上海参加过战争。此时听闻地主家要嫁“闺女”,李家觅得良日,便来迎娶张秀英过门。
此后张秀英一直居住在村子里。至90年代中,张秀英的丈夫逝世,她还不到60岁……
每每听及奶奶的描述,我的眼前仿佛看到缓缓走来的旧时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一甲子有余的岁月中,奶奶甚少外出。日子渐渐富足,年岁也逐年见长,奶奶看着儿孙们成家立业,曾孙辈都已能围着她唤一声“太奶奶”。然而儿孙满堂的背后,奶奶望眼欲穿的还有天边,那遥远又不知道方向的故乡……
第二幕:记忆为线,一念乡思
我开始沿着奶奶绵绵如丝的忆记,为她寻觅幽幽茫然的故乡。然荡过匆匆岁月长河,除了那些破碎的人名,剩下的是为数不多的线索。我在网上为奶奶制作了一个寻家的电子杂志,转发到我一切能传递的地方,试图为奶奶缩短家与乡愁的距离。
这天,我的同事香樟看到了我制作的电子杂志,她同时也是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之一。她热心的联系上因案例结缘的志愿者冬之亮,把电子杂志的网址发送给冬之亮,希望冬之亮能尽快帮奶奶找到家。冬之亮随即联系我了解奶奶寻家的事由,并为奶奶登记寻亲、发出寻家帖: 约1935年生1944年从广东被拐卖到广西桂林的麦英(鹰)寻亲248166BBHJ
冬之亮和我一起有条不紊的梳理着奶奶记忆的碎片,尽管八十余载已过,家乡依然拨动着奶奶的心弦。奶奶清楚的记得自己所在的村子叫“河村”(粤语音),爸爸叫麦大财(音),弟弟叫麦克鳞,或者麦开鳞(确定有鳞字),奶奶还有一个妹妹叫阿秀。奶奶的爸爸开始经营蚕丝生意,后因失火改做大米生意。奶奶对粤语的记忆非常清晰,能说出很多粤语发音的词汇。奶奶的家乡是一个规模颇大的村子,村里有5、6条一里路见长的巷子,奶奶的家就在走进巷子的第二家。每条巷子口都有一个铁门,铁门的左右两边各置有一尊菩萨,骑马的雷公像也在此处屡见不鲜。逢年过节的时候,奶奶都会提着灯笼到村里边玩边吃发糕,6、7月份奶奶的村里还有烧猪。每年当中总有一个节日,村子里都会敲锣打鼓,“由一个人背菩萨像游街欢庆”。奶奶还记得自己的外婆家距离自家大约4公里,外婆家有颗大大的杨桃树,曾有日本人在外婆家居住过。奶奶村里的人经常乘坐体量较大的“楼船”去往香港,她自己被拐时也是乘坐轮船,下午四点左右被拐上船,第二天八九点才下大船,之后辗转来到桂林。
第三幕:寻寻觅觅,千里传讯
冬之亮求助丁超根据奶奶记忆中的家人的姓名进行查找,可奶奶都已经年逾八十,她记忆中的家人是否能等到她寻家的这天,是一个未知数。丁超反复查找,实在查不到有用的信息。于是,冬之亮进入宝贝回家广东群求助,奶奶寻家的事获得了广东志愿者的大力支持,在广东群中掀起讨论大热潮。
清风首先提出,从发音判断,奶奶的家乡估计是“顺德乐从镇荷村管理区”。落叶归根的朋友看到奶奶的寻家帖子后,提到顺德以前的村落布局和奶奶所描述的非常相似,并且根据历史记录查到日军曾在龙江镇驻扎,而“麦”姓主要分布的地区有杏坛镇的六个管理区、勒流镇的四个管理区、北滘镇的一个管理区、龙江镇的两个管理区、均安镇的三个管理区以及乐从镇的荷村管理区。此外,龙诚信和苏慕辄两位志愿者搜索发现在深圳有一个“河唇村”,但向当地求证后发现该村并没有“麦”姓人家。讨论在广东群内热火朝天的进行,大家逐渐形成统一的意见,认为奶奶的家应该在顺德周边,并归纳出几个要点和奶奶的记忆一一对应: 1、顺德乐从镇有一个荷村,能与奶奶记忆中的“河村”对应; 2、烧猪是珠三角非常流行的美食,和奶奶记忆中“6、7月份村里有烧猪”对应; 3、顺德的蚕丝生意较多,和奶奶记忆中父亲所开的剿丝厂贴近; 4、顺德的杏坛镇,“麦”姓是大姓。
根据广东志愿者的意见,冬之亮建立了奶奶寻家的讨论组。在讨论组中,广东当地志愿者经过商议后,决定从顺德周边的“麦”姓祠堂开始核实,看能否有所突破。志愿者落叶归根、寂寞郎君、听海即刻筹划实地走访,并复印数份寻人启事准备在周边张贴。
此时,冬之亮尝试在网上搜索麦氏宗亲的QQ群,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还真让他搜到了一个位于顺德的麦氏宗亲QQ群。冬之亮随即申请进群,热心的群主得知冬之亮是为族人寻亲而来,满口应承下来,把奶奶寻家的帖子转发到各个微信群,并在麦氏宗亲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相关信息。
不得不说这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真是神效,在信息推送的当天下午,冬之亮就接到了一个来自顺德的电话。来电自称是“麦克鳞”的家人,而我的奶奶麦英可能就是他的姑姑。冬之亮惊喜万分,距离奶奶寻家的帖子在宝贝回家网站发出仅一天,就出现了奶奶的疑似家人,这可真是千里迢迢传喜信。
冬之亮眼角含笑、喜上眉梢,他按捺住雀跃的心情,随即和麦家进行了详细沟通。麦家人说,自己的父亲事实上叫麦壁伦,自家的爷爷确实是叫麦大才,曾在蚕丝厂工作过,也曾做过大米生意,自家的奶奶在世的时候曾遗憾的提起家里有个姑姑走失,而帖子中的“阿秀”也正是自己的亲人。这家人的姓名、经历都几乎能与我奶奶记忆中的那个“家”一一映衬,几乎可以说找到了高度疑似的家庭。冬之亮要来了麦大才夫妇的照片,发给奶奶,可毕竟时光已远去,被迫离家多年的奶奶并没有认出自己的父母。为稳妥起见冬之亮建议双方通过DNA比对,来最终核实彼此的亲缘关系。
第四幕:一波三折,归家无期
谁料到仅一天,整个剧情就急转直下。就在众人以为将是一首欢歌之时,喜悦挟裹着质疑,在奶奶寻家的道路上重掀茫茫大雾。麦家人只请冬之亮提供奶奶的联系方式,自行联系。可并未能完全证实双方的亲缘关系前,冬之亮又怎能鲁莽行事。冬之亮向麦家人多次解释,可麦家人就是不听不信,还把冬之亮的微信以及电话全部拉黑。
冬之亮无奈只能寄希望于当地志愿者,通过落叶归根的不懈努力,麦家人的隐忧终于传递到冬之亮这里。冬之亮好生无奈,本是思乡企盼寻根,奈何过程曲折难测。落叶归根继续向麦家人耐心解释说明,甚至把自己的身份证、单位工作证都提供给了荷村村委会,可麦家似顽石般,依然拒绝相信。
万载听海只得联系了顺德区公安局马宏声警官,寄希望通过警方的介入尝试与麦家沟通。可此时,麦家对此事的不信任已经达到顶点,无奈冬之亮只好暂时搁置此事。奶奶的家眼看已接近,始终遥遥无归期。
此后数月里,志愿者落叶归根一直没有放弃。落叶归根想到自己的一个朋友就是荷村的,想着通过同村人的劝说,是否能让麦家人重新考虑呢。落叶归根立刻找到自己的朋友——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顺心社工服务中心的婉琪,通过婉琪联系上乐从镇睿航社会工作服务和研究中心的主任陈绮琪。在志愿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通过陈绮琪的劝说,麦家终于有所松动,答应前往公安局采血。2017年8月21日,在志愿者听海和落叶归根的协调下,身体略有好转的麦壁伦由家人陪伴前往顺德区公安局采集了血样。采血时,麦壁伦喃喃的说:“十三年前,我的叔叔还在世时,都在寻找我的姐姐……”同时我的奶奶麦英也在志愿者香樟的帮助下进行了血样采集并邮寄到顺德。
第五幕:岁月已暮 一世一瞬
2017年9月5日,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刑侦大队马宏声警官发来好消息:DNA比对结果支持麦英和疑似弟弟麦伦(麦壁伦)是同胞直系关系。2017年9月23日,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顺德乐从镇,与弟弟麦伦(麦壁伦)相认。
半生飘零、苦难迭出是奶奶大半生的写照。然岁月已暮,儿孙满堂填补不了奶奶心中的空缺。我推开了奶奶的心窗,找到了奶奶一生的思念,也为奶奶家人找回了一世的牵挂。茫茫微风中,愿寻到根的奶奶在梦里回眸凝看故乡时,不再仅有回忆……
注: 本文第一幕节选自麦英孙子的文章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彤(2022399556)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