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通郁哥 于 2017-4-8 13:24 编辑
一首明日歌 一生战友情
编 辑:琴里尘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40年前,因为这首《明日歌》他们结缘,再次相见,已经正是2017年2月8日这一天,当四只手紧紧的交握在一起,他们看着彼此,仿佛穿过了岁月的间隔依稀看到了当年一见如故的 那一刻。施国安看着老战友鬓发如霜,眼角荏苒了岁月的皱纹,眼眶忍不住湿润了,千言万语都哽咽在了喉头。
激情岁月 迷茫人生 那一年的施国安正当年轻,作为一名朝气蓬勃的知青,他被组织上分配到了内蒙生产建设兵团兵。那个时代是如今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和理解的时代,那个时代是知识无用论横行的时代,人人都已上山下乡和劳动为光荣。作为文艺青年的施国安非常的迷茫也非常的困惑,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是继续跟随着社会的大浪潮随波逐流呢?还是坚守内心的一方净土?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有一天,他到同为北京人的李嗣隆工作的场所领资料,那个时候李嗣隆做的是团队的保管员的工作,好巧不巧,当时的施国安恰好就等候在她办公桌的附近,无意间瞄到了她桌面上有一份抄写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劝学诗歌,对于当今的我们来说早已经烂熟于心,可在那个年代,在那个文化知识根本就不受到人重视的年代,这几句诗如暗夜里的星星之火,为施国安迷惘的人生点燃了第一盏蜡烛,是这一点亮光给了他坚持学习的信心。
从此,他就像一朵花蕾在黑暗中默默地汲取着养分,努力的积攒着力量,在那个文化贫瘠的年代,无法想象这一点亮光是怎样给他带来坚持下去的动力,无法想象这一点亮光是怎样支撑着他坚持不懈地学习!许多许多年过去了,白驹过隙,不留痕迹。施国安和好战友李嗣隆,由于时代浪潮的洪流,也由于当时的通讯非常不发达,于是在岁月的冲刷下失去了联系。
这么多年过去了,施国安始终不曾忘记过李嗣隆,随着年纪的增长,随着青丝渐渐转白发,他的内心无比的渴望再见见这一位启发了他人生之路的好战友。但是人海茫茫他还能找到她吗? 四十年的思念折磨终于使施国安于2016年的5月,在宝贝回家寻子网寻求帮助,发布了寻人的帖子。他的故事引起了广东志愿者辉子的注意,辉子立刻与他取得联系,倾听了他那遥远的故事。 从施国安的话中,辉子获取了李嗣隆的相关信息:李嗣隆,性别女,出生于1953年,入伍时间1969年,正是这一年她加入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部队当时驻地是在内蒙古巴盟乌拉山发电厂,退伍的时间1976年,也正是这一年施国安两个人失去了联系。关于李嗣隆的具体的特征,时间太久远了他已经记得不是十分的鲜明了,但是还记得对方的身高是160厘米左右。而关于对方的住址,施国安甚至说只知道对方的曾经所在地是在北京市的崇文区。
根据这些信息,辉子立即整理了所有的内容,发帖如下:编号dzw113779 因为信息过于简单,给志愿者辉子寻人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他四处的打探消息,搜查有用的信息,并且在发帖后申请了线索调查,2017年2月7日8点交了查询表,半个小时后网站管理婷回复查到线索,由淡然查到了李嗣隆女士的电话,辉子得到电话后当即与对方联系。
苍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核对之后,辉子确认了这就是施国安要找的那位老战友。 2017年2月8日,北京的冬天,那一天,天气非常的阴冷,但想象中当他们四目相对,双手交握的那一刻时,他们心中的炙热战友情该驱散了所有寒冷。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