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点好吃的、好玩的,就能轻易取得孩子的信任;一句“带你去儿童公园”,孩子跑得比“拐骗者”还快。昨天,时报教育版报道的濮家幼儿园教育集团“防拐”演习,引起了不少家长的担忧。
昨天下午,濮家幼儿园教育集团专门召开了教师会议,结合昨天成功脱局的孩子案例,为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了五大“防拐术”。
成功脱逃案例一:被同学“解救”
“阳阳,你喜欢汽车吗?”“是啊。”曾女士一边和孩子套近乎,一边拿出漂亮的汽车玩具。但阳阳并不动心,“才不要呢。”
“要不要看赛车比赛?”似乎诱惑力实在太大,阳阳半天没吭声。
在这关键的时候,同班的小朋友们帮了大忙。他们看着犹豫的阳阳,大声喊叫着“不要去!”“不要去!”最后,阳阳终于下定决心:“他们不去,我也不去。”
建议招数一:让孩子结伴外出
所以说,孩子要外出游玩时,最好是结伴而行,而且要嘱咐他们,认清楚跟你在一起的人,多留意自己身边的人,如果有谁不见了,一定要告诉大人。
成功脱逃案例二:给什么东西都不要
“慧慧,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他有事情,叫我带你去吃肯德基。”
“不去。我不认识你。今天早晨爸爸没跟我说要去吃肯德基。”
“你爸爸打电话来了呢,他在门口等得急死了。我等下带你去商场买芭比娃娃,好吗?”
“不去。我妈妈会给我买的。”
接下来,无论“拐骗者”拿什么东西去诱惑她,她都没搭理。没办法,“拐骗者”只能无趣地离开了。
建议招数二:不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不随便接受别人东西的好习惯,或者在接受他人东西前,一定先征得父母或老师的同意,这既是一种礼貌,也是避免孩子误入骗局的好办法。
成功脱逃案例三:把陌生人“介绍”给老师
在没有被拐的孩子里,晨晨的警觉性算是高的。
“晨晨,我是你妈妈的同事,她有事情,叫我来接你。”“不!妈妈会来接我的。”“她单位远,有事情来不及来了,你还是跟我走吧。”付先生说着,还拿出了晨晨最喜欢吃的巧克力。
可没想到,晨晨却跑到老师那里,问:“老师,我认识他吗?”结果,骗局不攻自破。
建议招数三:陌生人靠近时,多找找身边的人
事实上,晨晨的“获救”,完全因为他在无法判断自己是不是该相信这个人时,能够向老师求救。为此,家长平时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告诉他,在做一个自己无法确定的决定时,不妨问问身边的人。
成功脱逃案例四:拆穿“拐骗者”的谎言
演习中,依依的“幸免”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冒充”依依妈妈同事的王先生急于和依依套近乎,说了句“你妈妈在单位的表现很好呢”。没想到,依依马上反驳道:“你说谎!我妈妈上个月刚刚被扣了奖金。”
显然,王先生的骗局露出了马脚。
建议招数四:尽可能多地了解家里信息
中、大班的孩子,其实已经有了自我判断意识。这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多记一些家庭的信息,譬如家人的名字、家庭地址、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等。遇到陌生人,孩子可以通过机智问答来应付。
成功脱逃案例五:有惊无险
托班小语是个温顺的孩子,平时一直很听话。前天,当刘女士和她聊了几句后,并说要接她回去。小语尽管迟疑,但还是慢吞吞地跟着刘女士走向了幼儿园大门。
在大门口,老师故意问她:“小语,这个阿姨是谁啊?妈妈知道她来接你吗?”小语这才想起要给妈妈打个电话。当她从妈妈那里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仍然只是疑惑地看着老师。
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脱离骗局。
建议招数五:不确定时,要学会反抗
一些内向、胆小的孩子往往习惯了听大人的话,即使遇到陌生人,也不敢拒绝。针对这些孩子,建议家长应该培养他们的反抗意识,“如果遇到不认识的人拉你走,一定要敢于大声地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