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贵阳依依 于 2015-12-3 21:51 编辑
最远的你,是我最深的牵挂 ——闫文英寻家 编 辑:叶 子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同样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同样是难忘的青葱岁月,多少人的命运轨迹却因那个时代发生了难以预料的变化,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一生、他们的下一代。
如果不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闫文英会生活得一帆风顺。因为父亲霍刚(化名)1949毕业于西北军政大学预科班,参加过全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接受过战争的洗礼,彼时正在政府机关工作……但命运总是这样的无情,闫文英生不逢时,在那个乌云密布的1964年,她出生了。她的到来,让初为人父的霍刚既欣喜又无奈,无奈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天空正阴云密布,风雨欲来,他不知道命运将如何安排他的未来。
果然,小文英出生不久,妻子便与霍刚离婚,霍刚无法将小文英带在身边,不得不同意妻子将孩子送人抚养……人生没有回程的车票,霍刚从城市去了农村、林场、牧场,一去经年,而小文英去了临汾市的一个小乡村,改姓闫,从此在农村生活、成家、立业。
日历一张一张的揭开,无论悲苦无论幸福,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七十年代末,父亲霍刚终于拔乱反正回到了县城,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而已经长成少女闫文英那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隐隐知道父亲母亲的离散,是一种在岁月沧桑之后无奈后的妥协,而不是因为感情的决绝,因为父亲回城后和生母是偶尔联系的,父亲也偶尔会去看她,血脉相连的父女情深是任何时光、历史不能阻隔的。闫文英还记得20多岁时,和父亲相处过一段短短的时间,那段时间就是她最幸福最难忘的回忆,这种温暖的回忆伴随着她走过了青春走到了现在。后来因为父亲的调动工作和再婚育有子女的原因吧,身在农村的文英和父亲就渐渐失去了联系。
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虽然不在父亲身边,但作女儿的知道父亲就在那个县城,有着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不去打扰父亲也是对父亲最深的爱。所以她就默默的在报纸在电视在一切能知道的媒介上了解和感知着亲生父亲的生活,了解他离休后,笔耕不缀,踏遍祖国各地,只为了搜集抢救第一手党史资料进行整理编写,他为亲生父亲感敬佩的同时,也以为时光静好,如此安然……
直至闫文英步入了知天命之年,时光荏苒,生母已经永别,她想再见亲生父亲的心情却日益深切了起来,特别是她听到父亲离开了工作五十多年的山西,回到了故乡西安,转身或天涯的时候。她深深地想念起父亲,想重温父爱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她不想打扰父亲,但只想看看父亲,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身体怎么样,于是她找到了《宝贝回家》网站,亲自注册诉说了这一愿望,志愿者云澜迅速跟进,经过认真详细的电话沟通后,并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耐心问询后百度搜索,确定如闫文英所述:她的亲生父亲霍先生的传奇一生是一部史诗,是一部厚重的诗作,是一曲高扬的赞歌!她深知帮这个八十多岁叶落桑梓的老者架构起这座亲情的桥梁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云澜快速为她在网站发贴:
志愿者蝶恋花看到贴子后,也热心一边在志愿者群里打听一边上网搜索,在网站上枝枝末末的新闻信息背后,获得一点重要线索:霍先生2011年叶落归根,现在西安未央区的老年公寓里生活。由于未央区有多家老年公寓,试图通过114查询的方式失败,蝶恋花到西安志愿者群里打听,秋晨恰巧认识未央区的一家老年公寓,就先从这家问起,巧的是霍刚老先生真的就住在这家老年公寓!秋晨将电话打过去,讲明来意,接电话的并不是霍老本人,他以不要打扰霍先生晚年的平静为由拒绝志愿者为闫文英寻父的要求,志愿者多次拔打,多次被拒。秋晨并未气馁,转而向公寓工作人员寻求帮助,经过多次和寓管的沟通,热心的寓管亲自找到了霍老先生,当一说起山西闫文英的姓名后,老人高兴地肯定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并非常感谢志愿者帮他和女儿架通了亲情桥梁,当即将自己的手机号告之了志愿者,而闫文英也在第一时间拔通了父亲的电话,中断三十多年的联系恢复了!
现在,闫文英正在紧赶慢赶织一件毛衣,她想将这几十年的思念和牵挂融入了千针万线之中,带着温暖的毛衣去探望父亲,她很想很想对父亲说的是“最远的你,是我最深地牵挂”……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