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思夜想六十载 月圆中秋梦成真 ——孙基宁回家 编 辑:东北人 人们常说,时间可以冲淡一切,却冲淡不了浓浓的亲情!听从内心的亲情召唤,家住山东威海荣成市的孙基宁,在寻家的路上走了六十多年。“离家一别六十载,不知亲人在南北 昼思夜想梦成真,合家团聚泊秦淮”,一条欢迎孙基宁回家的横幅,道出了他寻亲的艰辛,也表达了亲人团聚后的喜悦。
1954年安徽省芜湖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在茫茫的水面上,一个放着婴儿的木盆随着水流漂泊摇曳,孩子命悬一线。在这危急的时刻,参与抢险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地跳入汹涌的洪水中,救出了这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后来,孩子被当年只有26岁、在南京某部队工作的一名军人收养,这名军人转业后,带着孩子回到了原籍生活——这就是孙基宁从养父母和村里人口中了解到的自己的身世。
收养孙基宁两年后,养父母又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一块感情一直很好,也少不了打打闹闹。养父母对孙基宁始终视如己出,甚为疼爱,从没有对他有过苛刻的要求,这让孙基宁内心充满了感激。 随着岁月的流逝,孙基宁也和普通人一样,上学、工作、成家、立业。2008年年初80岁的养父因病去世后,为了排解养母的寂寞和悲伤,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退休后的孙基宁一直陪伴着养母,与她一起打理日常生活、上山下海、耕田播种。他对自己的女儿说,“对于老人,地就是她的根。如果不种地了,那她会觉得根就没有了”。孙基宁在养母的田里种花生、种地瓜,就是为了让自己与养母多些谈论的话题,使老人心情更舒畅、生活得更开心些。2014年10月,87岁高龄的养母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孙基宁和养家弟弟按照当地的习俗为老人办理了后事。2015年年初,兄弟两个收拾老宅时,在卧室的柜子里意外发现了一个小盒子,小盒子中有很多张看起来有些破旧、书写内容相同的字条。另外还有一张湖熟公安局出具的证明。原来,善良的养父母一直都在帮孙基宁找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养父先后给自己当年服役的南京空军某部队写过三封信,希望通过部队领导,帮助孙基宁找到亲生父母。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寄出的信都石沉大海。这些字条就是养父怕原件放久了,字迹模糊,按照原件字条的内容后期抄写的。这让孙基宁更加坚信,自己就是木盆里飘来的孩子。 今年61岁的孙基宁夫妻俩相敬如宾,育有一个独生女儿,女儿现在也已经是两个男孩的母亲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美满幸福。孙基宁是个孝顺的孩子,感念这么多年来,养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他从不主动提及找家的事。养父养母在世的时候,也曾让他寻找生身父母。为了不让养父母多想,他把寻家的念头埋藏在心里。养父母先后去世后,养家弟弟和家人都支持他寻找亲人。特别是他的女儿,一直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2015年8月8日,孙基宁的女儿帮他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了寻亲信息。 2015年8月11日, 宝贝回家志愿者小强接到了这个寻亲任务。经过进一步沟通,小强得知,孙基宁被部队战士救起时,随身包裹里有张湖熟公安局出具的证明,上面记载着他的原籍、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自己的姓名及生辰、两个哥哥的姓名、接收人地址及时间、见证人的姓名及单位等内容。养父正是根据这张证明抄写了多张内容相同的字条,存放在小盒子中。字条上的孙宝全、孙齐氏应该是他父母的名字,孙蒲生、孙其生是他两个哥哥的名字,自己的名字叫孙牛英。8月22日小强在宝贝回家网站发出了寻亲帖子: 1954年5月20日出生两个月左右放在木盆里飘在河面上的孙基宁寻亲140637
帖子发出后的当天,志愿者风之彼端发来地图截图,并留言“江宁区湖熟镇,北起秦淮河圩埂、南至姚东后街的道路为῾东竹排巷᾿,建议实地查访下”。随后,风之彼端根据帖子里提到的江宁县和父亲名叫孙宝全这两个重要线索,查询到江宁县当时隶属于南京市,现在是南京市的一个区。如果孙基宁的父亲还活着,今年应该在100岁左右。为了不遗漏任何可能的信息,风之彼端不但查询了当地的户籍信息,还查询了销户信息。结果,真的查到了一个叫孙宝全的已故老人。老人的销户信息显示,当时与他同住的孙姓人一个叫孙长生,一个叫孙燕。根据孙燕在驾校学车时留下的联系方式,风之彼端查找到了孙燕的手机号码。
小强立刻给孙燕打去了电话,表明身份并把孙基宁寻亲的情况告诉了她。巧的是,孙燕之前听家里人说过,爷爷早年确实送出去了一个孩子。一番沟通后小强要来了孙燕父亲孙长生的电话,并马上联系上了孙长生。通过与孙长生的电话沟通,孙基宁在网站登记的寻亲信息几乎都比对上了!
本以为水到渠成的事,没想到好事多磨!寻亲信息虽然比对上了,但事隔这么久又事发突然,加上自己的大哥叫孙文忠、二哥叫孙文祥,而不叫孙蒲生、孙其生,因此孙长生难免心存疑惑,以为是遇到了骗子,所以并没有在意。无奈,小强再次和孙燕进行沟通,这次孙燕对这件事也有了疑虑。小强并没有放弃这来之不易的希望!打电话不成,就用短信试试。小强请寻家工作组的战友帮忙编辑了一条信息,希望能说服对方。琳闵看到后,马上编辑好信息发给小强,小强接着就给孙长生和孙燕发了过去。接到短信后的孙长生,感到事情太蹊跷了,他一刻也没有停留,直奔大哥家,把事情的原委仔仔细细跟大哥说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大哥以前的确就是叫孙蒲生,二哥以前叫孙其生。大哥孙蒲生立即发信息向志愿者小强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想知道他养父母的名字。当小强把“颜世祥、孙会英”这两位老人的名字发过去后,大哥孙蒲生再也坐不住了,对上了,真的对上了,就是这个名字,这个被母亲念叨了一辈子的名字啊!孙基宁就是自己失散了60多年的兄弟呀!此时的两兄弟激动不已,立即给老二孙其生打去了电话。孙其生接到电话后,当天晚上就赶到大哥家,意外的喜讯让三兄弟彻夜未眠…… 8月27日晚上8点左右,孙基宁的女儿给孙长生的女儿孙燕打去了电话。两个素未谋面的堂姊妹互发了许多家人的生活照片;孙其生的儿子孙孝勇,还把50年代到现在的照片都翻了出来,三个人越说越感动,越聊越开心。寻亲成功的喜悦让几家人都兴奋不已。 8月31日下午17:50左右,南京的三兄弟经过7个半小时的颠簸,来到山东威海的荣成市。经历了六十年多年的昼思夜想,四个六七十岁的老兄弟终于得以团聚!千言万语难尽手足之情!泪眼婆娑的兄弟们,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言谈中,哥哥和弟弟都说孙基宁长得最像父亲。 通过大哥的讲述,孙基宁才了解到自己身世的真相。当年,家里本就生活贫寒,又加上南京一带发大水,真是雪上加霜。当时,父母已经育有2个儿子和1个女儿,孙基宁的出生,无疑让父母更加犯了难,这么多孩子可咋养活啊!万般无奈之下,1954年9月,也就是孙基宁出生后2个月后,经中间人介绍,父母通过在部队服役的朋友,把他送给了当时在南京空军部队做地勤工作的养父颜世祥。当时父亲主要是考虑到养父家里没有孩子,家庭条件也比自己好。送走弟弟时,大哥9岁,二哥7岁。后来,大哥、二哥都改了名字。这就是志愿者当初根据名字没有查到两个哥哥信息的原因,也是让孙长生和孙燕一开始误以为是遇到了骗子的原因。而那张湖熟公安局的证明,其实是养父为了给孙基宁上户口,在履行收养关系时,请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那年9岁的大哥清楚地记着两件事,一是弟弟在出生时左胳膊上有一个瘤瘤;二是抱走弟弟的人叫颜世祥。有趣的是,在从荣成车站回家的路上,大哥就迫不及待地问孙基宁的女儿,“你爸爸左胳膊上是不是有个瘤瘤?”可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到了家,大哥孙蒲生还没坐稳,就站起来撸孙基宁的衣服袖子,可能是太激动,撸的是右胳膊,孙基宁见状一下就明白了,笑着说:在左胳膊上呢!原来孙基宁6岁时,养父母带他去青岛做手术把瘤瘤切除了,他左胳膊上从此就留下了一条长5厘米左右的疤痕。大哥孙蒲生说:“不会错了,真的是你啊,三弟”!此时,孙家四兄弟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泪眼茫茫。 孙基宁告诉兄弟们,自己从小本来是跟随养父姓颜的,上小学后在他的要求下,养父母就让他改姓孙了。 当年,女儿的夭折、生活的困苦、幼儿的送养、自身的病痛时时折磨着母亲,四十多岁时,她再也无力承受,撒手而去。老父亲那时已近60岁,他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大了兄弟三人。大哥告诉孙基宁,几十年来,何时才能找到送出去的孩子,成了全家人的一块心病。后来,父亲也多次让自己出去打听,可是人海茫茫,每次都是无果而归。1997年5月84岁高龄的老父亲离世时,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见到老三孙基宁。四弟孙长生说,小的时候,自己总是在问大人,“我是老四,老三去了哪里”。 9月3日孙家四兄弟来到孙基宁养父养母的老家俚岛镇颜家村,拜祭了孙基宁的养父养母。随后,一行人与孙基宁的养家弟弟颜廷强和弟媳见了面,大家都激动不已,畅聊了很久。孙家和颜家五兄弟表示,从此以后,我们就有两位父亲和两位母亲了。感谢生身父母的生育之恩,感谢养父养母的养育之恩! 相聚是短暂的!9日4日下午一点多,南京的兄弟三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山东,相约中秋节孙基宁前往南京的家乡再相见。 恰逢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60多年了,孙基宁终于盼来了这个全家团圆的日子!9月25号下午6:45分,孙基宁携家人到达南京,回到了离别60多年魂牵梦绕的故乡!四弟的两个女婿万辉和秦维明特意制作了横幅“欢迎孙基宁携家人回乡”,失散的亲人终于团聚了。第二天一大早,孙基宁和全家人一起去拜祭了父亲和母亲。四弟孙长生带着三哥孙基宁来到他出生和被领养的地方,当年的东竹排巷40号已经变成了商铺,对面就是秦淮河,家乡的原貌已经不复存在了。值得欣慰的是,兄弟四人如今都已儿孙绕膝,老老少少近30口人齐聚在一起,共度中秋,尽情倾述着几十年来的无尽思念。 心中的谜团解开了,离散的亲人找到了,远行的孩子回家啦! 爱——亲情之爱,血浓于水。 对于自己寻亲成功,孙基宁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要用自己的寻亲经历,教育后辈人,学会感恩,传递爱心!
左起:孙基宁(着白色衬衣者),大哥孙蒲生,二哥孙其生,四弟孙长生
南京的家人翘首期盼孙基宁回到故乡
中秋佳节团聚在南京的孙家人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