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回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34|回复: 0

富阳一月接到学生走失报警13起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3-5-29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一”儿童节前夕,富阳市接连发生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引起不少人的关注。短短1个多月,仅警方接到报警的孩子离家出走事件就有13起,其中三成为孩子感到学习压力大或学习不适应。这几天,记者收集一些孩子出走的故事,并请心理专家、富阳新登南津中学心理辅导老师程雁飞支招,希望能够给家长和老师一些启示和帮助。
  转学不适应
  日前,记者在富阳一所中学见到初一学生小陈时,他刚吃过午餐,看上去挺阳光活泼的。前段时间,他却做了一件令父母和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晚上趁父亲睡着后悄悄离家出走,独自沿着国道从富阳走到杭州,次日下午又步行回去。这一天,他没吃没喝,父母也急得吃不下、睡不着。
  当晚,小陈的爸爸早早入睡。晚上9时许,小陈偷偷写下一张纸条就出走了,然后一直沿着国道走。次日凌晨,当父亲醒来时,却发现儿子不见了,纸条上说他要去广东。
  看到纸条后,父亲懵了好长时间,随后才向警方报案。此后,他心急如焚地在小区、街道、车站搜寻儿子的身影,但始终没有找到。直到第二次下午,一脸疲惫的孩子才自行回家。
  为什么会突然离家出走呢?小陈说,他之前和母亲在广东读书,今年刚随父亲转到富阳后,学习有些不适应,这里与以前的学校比,课堂作业多了,而且没有以前那么多朋友,最近感觉挺迷茫、烦躁。当晚在床上睡不着,他就萌发了回广东的念头,走到杭州后,自己既没钱又找不到火车站,就原路走回来了。
  对于小陈的不适应,父母也一直看在眼里,可每当问起这件事,儿子总表现得十分自信:“放心吧,没问题!”父母怎么也没想到孩子竟会离家出走。
  【专家支招】父母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出发点是好的,但首先要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让他面对新环境遭遇新问题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孩子遇到人际交往和学习困惑时,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关心他的在校生活,减少他的孤独感。在学习方面,不要过多关注学习成绩,要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所遇到的难处,尽力营造一个有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父母要求高
  文文是一名初三学生,长得眉清目秀,是亲人眼中的好孩子。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大家都捏了把汗:文文离家出走了3天。
  更让家人不可理喻的是,文文回到家时,大家非但没有责怪她,反而不停地嘘寒问暖。不料,没等妈妈何女士多说,文文“哐”的一声就甩手关上了房门,锁进自己的房间。
  这让何女士火冒三丈但又不敢发火,一肚子苦水没地方说。何女士事后分析,女儿的出走,可能与自己对她学习的期望过高有关系。她说,女儿小学时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到了初中后成绩就开始下滑。看着女儿的成绩从入学时的第三名,到后来一直徘徊在中下游,自己挺不甘心的,就每天监督她做作业,不让她多看电视和玩游戏。
  “如果初中的课程落下来,高中就更难跟上了。”因此,每天吃饭和睡觉的时候,何女士总喜欢唠叨几句,生怕女儿没放在心上。让她想不到的是,女儿会用这样的方式来逃避。现在,何女士真不知该如何是好,生怕女儿哪天又离家出走。
  【专家支招】何女士的期望值过高,她把女儿的学习成绩看得高于一切,却忽视了女儿的心理需求。原本很优秀的女儿,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何女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或者请老师进行学习心理调适,通过调整学习方法等,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在文文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妈妈应该用更多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去帮助孩子找回自信。一旦用唠叨、指责和谩骂等不当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不堪重负。
  厌学情绪重
  日前,富阳春江街道的刘女士一家三口回老家喝喜酒,宴席期间,读高一的儿子小李和表哥出去玩时,突然独自走了,30多个人焦急地四处寻找孩子,最后不得不向警察求助。
  让大家哭笑不得的是,儿子两个小时后给妈妈打来电话,说自己已经回家了。由于最近的一次考试没考好,他独自散心去了。
  刘女士说,儿子今年17岁,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初中时成绩一直中等,中考时发挥得不错,考上了普高的择校档,但由于家里承担不起择校费,懂事的他选择了自己不太愿意就读的学校。上学后,尽管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情绪一度低落,总感觉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浓,一些同学没有上进心,担心长此以往影响自己的前程,也害怕自己与重点中学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
  “儿子很懂事,但平时有心事也不爱和我们说,总嫌我们啰嗦,真希望他的心结能早些打开。”刘女士哽咽着说。
  【专家支招】小李的目标规划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每天生活在被动的环境里,加上性格内向,缺乏交流,导致他长时间情绪低落,在无望时就很难面对现实。希望家长能主动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世界,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孩子有认同感;帮助孩子构建自我,重新设立新的目标,采取多欣赏鼓励、少批评指责等方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增强适应能力(文内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许荆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9 16:48 , Processed in 0.02708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