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回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7|回复: 0

18℃室温仍难暖心 流浪儿童渴望“家庭”庇佑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2-12-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们在看电视 “小河南”露出天真的笑容 姜峰/摄
床下整齐地摆放着孩子们的鞋 充满童趣 姜峰/摄
  人民网西安12月7日电(实习记者庞铭 侯必博)岁暮天寒,隆冬将至,救助站里的流浪儿童们过得怎么样呢?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看望这里的孩子们。
  保护中心的活动室里,温度计指示在18度,孩子们也都穿着过冬的棉衣;宿舍里,每一张床下也都放着一双充满童趣的棉鞋。孩子们的身体是温暖的,而他们的内心更需要温暖。
  家庭破裂成儿童流浪主因
  据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张海林介绍,截止今年10月底,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共接收流浪儿童356人,除被家庭领回的孩子外,有274人被护送回家,还有 10个孩子被安置在了西安市儿童福利院。
  张海林表示,来到救助站的流浪儿童大多是民警和城管送到救助站的,也有接到市民电话举报,工作人员前去接回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找到救助站或者家长遗弃在附近的。这些流浪儿童中陕西籍和外省的大约各占一半。这里有因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父母外出打工、父母被收监等原因造成的无人看护流浪儿童,亦有走失儿童、被拐卖儿童、遗弃儿童等,但大多长期流浪的孩子都是存在严重家庭问题的,走失的儿童一般能很快回家,所占比例很小。
  在流浪儿童的去向和安置方面,张海林介绍,在每个流浪儿童来到救助站后,会有专门负责的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通过询问、登报、联络其他救助站等方式确认孩子的相关信息。联系到监护人后,由监护人领回,偏远地区或家庭条件不具备的则安排工作人员护送回家。而智障、残疾、孤儿等无法查证家庭信息的儿童,如登报三个月无人认领,会经过民政部门审核批准,安置在西安市儿童福利院。
女生宿舍里 各种小玩具装点着孩子们的生活 姜峰/摄
  救助站里虽衣食无忧 孩子还需社会关爱
  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任王利安介绍,目前中心有床位29张,并设有教室、活动室、微机室、阅览室等设施。目前有4名工作人员分别负责落实流浪儿童家庭信息和后勤供应以及社会外联工作,并有8名专职人员轮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除了一日三餐外,还保证每个孩子每天有1个苹果、1包牛奶。
  王主任告诉记者,每到周末,附近几所大学的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都会来给孩子们上课,有时讲些文化课,有时教孩子们唱歌绘画等。
  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张海林表示,虽然孩子们在这里衣食无忧,但仍有心理问题需要解决。长期滞留在这里的孩子,大多心理受到过创伤,戒备心很强,有的甚至价值观扭曲,思想偏执。这样的儿童比正常人更需要接受正规教育,尤其是心理疏导和干预。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他们成人回归社会后,可能会造成一些恶劣的社会影响。“其实回归家庭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家庭和亲情的温暖。”张海林说。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规定要对存在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受助未成年人,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治。但目前救助站还没有这方面的专职工作人员,所以张海林希望有这方面专业特长的爱心人士能更多的和救助站建立长期的联系,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办公室时主任表示,一般刚进入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的孩子,对这里的工作人员和老师是有抵触心理的,中心希望能够有更多来自社会的爱心老师,与孩子们多交流,给他们带来一些正面的、积极的价值观和影响,并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阅览室的桌子上堆满了社会各界捐赠的儿童读物 姜峰/摄
  相关链接:解决生存困境才是救助之本
  对流浪儿童的公共救助,多是以数量众多的“救助站”为支点展开。在这一机制下,惯用的“短期收容、适时遣返”的施救组合,尽管能让许多流浪人员得以暂时性救助,却难以解决他们根本性的生存困境。究其原因,是由于众多流浪儿童很大程度上已割断了与原居地的关联,遣送无碍于他们的继续流浪。既有的“救助”逻辑中,职能部门仍自我定位成“暂管者”,他们无意对流浪儿童的远期未来负责,而只想着尽快将他们交还到“家庭”的庇佑之中――至于他们的生存境遇何以改善,却缺乏长效办法。
  现实中,很多流浪儿童,已经失去亲缘体的监护。面对“无依无靠”的他们,职能机构该承担起长期救济的责任,不仅包括温饱的保障,也意味着健康、教育等层面的关怀。当然,这意味着更多的财政投入。但对流浪儿童这一群体的关怀,本就不能只算经济账:通过系统救济,将流浪儿童转化成正常公民,必将产生诸如“降低犯罪率”等一系列正效应。
  救助流浪儿童,为其提供临时性、过渡性的庇身之所,委实重要。但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破解流浪儿童的生存困局,还需触及根本的解决之道。用制度保障为其兜底,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受教育等权利,并辅以“主动地救助”,流浪儿童才不至于萎缩在被遗忘的一角,才能滋养生活的信心。(本部分源于《法制日报》)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12-07/content_770616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9 11:30 , Processed in 0.038851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