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回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2|回复: 0

精神病流浪童面临的教育困局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2-5-3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日下午,在市三医院康复科楼下,医护人员带着被收容的患病流浪儿童做操。/佛山日报记者甘建华摄
同样是孩子,可他们或与父母走失,或迷路回不了家,或因为先天的残疾、智能低下、精神问题遭到遗弃,而享受不到快乐的童年。这些孩子,在经历种种曲折后被送到市救助管理站,但他们又由于精神障碍无法被社会福利院安置,最后只能来到精神病院。
由于说不出父母的姓名,想不起家住哪里,他们只能长期“住”在精神病院。目前,市三医院康复科已收治了20多个流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早已在医院内度过了18岁。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记者来到市三医院,走进这个特殊的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在这里,他们的生活起居得到了较好的照顾,但是生活技能的培训与康复教育医院却无能为力。这些孩子的未来怎么办?
能对话的“石湾仔”
“广西啊”、“白沙”、“南海”,当记者反复问“石湾仔”家在哪里,他都有不同的答案。“我二十几岁了。”“石湾仔”回答得最清晰的问题是“年龄”。但护士提醒记者,他的回答不知有几成是真。
当记者向医护人员提出要找一个能对话的患者时,护士们面面相觑,似乎这是一个大难题。最终康复科护长何丽婵把正在排队拿饭的“石湾仔”叫到走廊。
“石湾仔”是一名癫痫病导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也是院内鲜有几个能与人“对话”的流浪未成年人之一。
瘦小的身躯套着宽松的蓝白间条病人服,身高只有1.6米的“石湾仔”,把表达的话语一字一字缓慢地从口中吐出。不知道说到什么的时候,“石湾仔”就张开左手,用右手食指在掌心一笔一划地写出“大”字。事实上,这个“大”的答案并不是记者的问题,可能“石湾仔”只是想表达“他会写字”。
市救助站网页显示,“石湾仔”是2007年11月18日在石湾被发现而有了这个名字,当时登记的年龄是10岁,即“石湾仔”的官方年龄是“15岁”。“我们估计他有19岁了。”何丽婵说,由于病人送来的时候都无法表达,医院只能通过骨龄检查估算小孩的年龄。“‘石湾仔’来的时候只有这么高,”何丽婵比划了一下自己的腰部,“现在都有我高了。”
据院方介绍,医院收治的20多名流浪未成年人,主要是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或者癫痫病导致精神障碍患者。
最醒目的宋里
“宋里最醒目了,又会帮人,平时都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劳动。”一提起宋里,医护人员都是赞口不绝。护士把他带到记者面前,8岁的孩子看起来只有5岁的个头,由于先天原因颈部肌力不好,走路时头歪向左边或者右边。虽然只能指认几个熟悉的医生和护士,与人简单交流,但已经是医护人员口中“最醒目”的。
据记者了解,2011年9月3日下午,宋里被路人发现在市一医院内流浪,身边无成人照顾,大声哭泣,到处乱走。警察接报发现其言语不清,动作怪异,随身带有红包,红包上写着“出生日期2004年7月31日,名‘里’”,无具体家人联系方式。经市救助站同意后,他被送入市三医院,成为康复科最小的患者。由于刚接手的医生姓“宋”,他就被冠上“宋”姓。 
何丽婵称,宋里属脑瘫患者,并不是精神障碍,可能由于刚被送进医院时民警对病情不了解而直接送到市三医院。“脑瘫与精神障碍有本质的区别,精神障碍患者有可能会情绪、行为不受控,危害身边的其他人。”
医院的无奈
据市救助站透露,去年佛山共救助了2200多人次,其中6至18岁的未成年人有341人。从2003年市救助站成立以来,流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由6人增加到现在的20人。市救助站负责人直言,由于这类精神病人无法提供身份信息,只能一直留在医院。民政部门向医院支付每名儿童每月2000元的日常费用。
“照顾他们没问题,但是不仅要让他们生存,还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生活啊!”面对越来越多的病患,市三医院康复科主任李崇勇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我们的工作人员只够日常诊疗支配,根本没法腾出手、也没能力给他们提供应有的教育训练。”李崇勇介绍,康复科只有医护人员15人,却有93名病人。由于市三医院没有专门的儿科,未成年人病患也只能与成年病人一起住院。“有很多病患生活都不能自理,每天吃饭、喂药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市三医院的医护人员常年悉心照料这些病患,也付出了许多。
“一些病人送进来时不会说话,不能理解简单的语言,完全无法沟通。”李崇勇说,如今经过治疗,不少病人已经能说简单的话语,但如需进一步培训,医护人员就无法做到。“对他们来说,系裤头带和穿衣都是一项技能,需要专业引导和培训。”李崇勇说。
特殊教育机构的乏力
“我们也想开展特殊教育的培训,但我们也很无奈。”新希望康复中心主任李国荣透露,该中心计划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脑瘫儿童进行特殊教育,苦于一直无法获得教育部门颁发的教育许可。虽然佛山有启聪学校,但只针对生活能自理的轻度脑瘫儿童,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重症患者是不会接收的。
“这类患者只要通过特殊教育的训练掌握一些基本生活自理技能。”李国荣直言,佛山至少有上千儿童需要类似的特殊教育服务。
也曾有一些志愿者希望到该中心帮忙,但因为无法开展相关的特殊教育工作,所以迟迟未能进行。有身份的患者都迟迟不能获得教育,面对更弱势的流浪未成年精神病患者,社会救助机构有心无力。
可尝试社工与医生跨界合作
“对流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救助是很有必要的,不仅是要提供康复治疗,特殊教育培训还是对人的基本尊重。” 家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张良广直言,由于特殊教育需要特殊技能,应该是社工与医生跨专业的合作。从2010年开始,他所在的社工服务中心与广东省民政厅开展一项针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项目,以位于顺德区乐从镇省第二救助安置中心作为试点,“项目主要与救助站合作,但还没有考虑到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流浪人员。”张良广坦言,今后的工作可以考虑把医院纳入。 (佛山日报 黎志惠)
来源链接:http://www.xdxfdb.com/html/2012/0531/14154.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9 05:36 , Processed in 0.03131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