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回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51|回复: 0

孩子们怎么成了“赚钱的工具”?

[复制链接]
千古过客 发表于 2008-5-4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显亭   还没有到“六一”节,关于孩子的一些报道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不过遗憾的是,有些报道看起来让人非常揪心。
  4月28日,《南方都市报》刊登新闻《工头拐骗凉山童工批发东莞》,报道中说,四川凉山州有大批适龄学童被拐骗到广东打工,工头对几岁到十几岁的童工实行“包身工”式管理,“物美价廉”的凉山童工受到不少企业的“欢迎”。
  5月3日,本报刊登新闻《亲娘“心头肉” 干妈“盘中餐”》,文章报道了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在“干妈”的控制下,每天要完成250元的乞讨任务,否则回去就得挨打。
  文章描述的孩子们的凄惨遭遇和柔弱无助,令人不忍卒读。从身边来说,我们不仅看到过乞讨的孩子,还有卖花的儿童。本该天真烂漫、学知识长身体的时代,他们却不得不从事着与年龄、体力、心理等极不相称的工作。面对这些,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像鲁迅先生一样,大声呼喊“救救孩子”。
  孩子们成了赚钱的工具,围绕着他们,一些大人处心积虑地编制了一条利益链。这个“链条”怎么就这么容易地做成了?
  首先是孩子的监护人出了“问题”。正是他们无力或不愿意履行自己的监护权、监护义务之后,这些孩子才被推出了家门、推向了社会。由此来看,公共政策、公共投入或者相关法律规定的监督措施,要对此进行反思。其次,这些孩子按照大人设定的“规则”开始“顺利地工作”,说明不仅是孩子的监护人,社会其他方面包括职能部门,在监管方面同样不力。我们屡屡看到媒体成为“问题”的发问者,但这个问题只有媒体才能“发现”并“追问”吗?
  记者想知道乞讨孩童“背后的‘黑手’是怎样的狰狞”,但完成这种追踪,不应该只有媒体在努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7 15:32 , Processed in 0.041427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