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城的居民将这件事称为“奇迹”。这是海盐县武原镇郊区一户普通的农家寻亲的故事,在长达19年的寻亲路上,曹家人逐渐与另外一条寻亲之路靠近,两条路终于在今年1月25日交汇。这个交汇的契机始于大年初三,来自江西的新居民余风在媒体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失散多年的亲生父母。无论是年龄外貌还是所说背景都极为吻合!于是在双方逐渐的交流中,曹家越来越肯定这就是失散19年的儿子,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感动了上苍,最终将奇迹般地团聚。而他们所做的DNA检测报告结果也即将揭晓。
为看“奇迹”每天百人登门
常绿景苑的曹小龙和陈利宝夫妇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因为在他们家发生了一个“奇迹”,失散19年的儿子曹一峰又找回来了!每天都有上百人登门,就是想看看一家团聚的笑脸,听一听寻亲路上的艰辛。而几天前在海盐城南菜场双方抱头痛哭的一幕也被传为美谈,在口口相传中一遍遍被人提起。
昨天下午,在武原镇百尺路常绿景苑的曹家,电话几乎不间断地打进来,每一个打来电话的人第一句话就是“儿子终于找到啦”,曹小龙也是一遍遍地在电话里说着相同的话:“是啊是啊,你们有空过来看看。”边说边洋溢着从心底发出的喜悦。而陈利宝拉着一个青年的手,挨个给刚来的亲朋好友介绍:“这个就是我们的儿子,长那么大了,看看像不像。”
这个看起来比较老成的青年就是曹家确定的儿子,他现在的名字叫余风,他说自己从懂事起就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一阵风”,吹来吹去没有一个家。现在他终于有家了,他亲切地叫曹小龙和陈利宝爸爸妈妈,在陌生的居民上门后,他会拉过几名老年人的手向他们介绍:“这是我的姑姑婶婶。”每一次看着曹小龙夫妇在大家面前讨论牙齿像不像,鬓角像不像,脸型耳朵像不像时,他略带羞涩地站在一旁,仿佛小孩子初次见到陌生的亲戚。
儿子照片成精神寄托
曹家客厅的桌子上,放着儿子曹一峰刚满4岁时拍的一张照片,就是拿着这张照片,曹小龙夫妇跑遍了大江南北,一遍遍地去找不同地方的新闻媒体,一次次地刊登寻人启事,甚至拉住路人询问。这19年来,儿子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每次夜深人静夫妻两人会拿着它久久不愿睡去,他们坚信自己的努力会有结果,总有一天儿子会再次回到身边。
陈利宝清楚地记得,这张照片是儿子曹一峰在4岁生日的时候拍的,那时对这户贫穷的农村家庭来说,拍照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儿子4岁之前从来没有拍过照片,也没有带他去哪里旅游过。当时镇上小孩子最向往的地方就是“三毛乐园”,里面有碰碰车、木马等孩子们最喜欢的东西。最终在一个木马上,曹一峰留下了唯一的照片。在照片中,幼小的曹一峰白嫩可爱,天真烂漫。
但仅仅在拍照的3个月之后,儿子就从他们的生命中突然消失了。一切来得很突然,仿佛有一只手,无声无息地将一峰带往了一个遥远的陌生之地。从此夫妻两人将照片塑封起来,一旦发现有缺口再重新塑封。就算是这般精心保存,现在的照片依然不可避免地发黄,里面可爱的孩子也逐渐模糊了。
19年前儿子突然失踪
曹小龙一家原本住在武原镇郊区的南环村7组,邻居杨生和清楚地记得,一峰不见的时候是1989年4月下旬。当天上午10点左右她还在村子水泵边看到过他,仅仅一个小时不到,就看到陈利宝满村子在找儿子。
就算时间已经过了19个年头,当天的一幕仍深深地刻在陈利宝的脑海当中,她现在仍在一遍遍地说:“都是我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她说,那天白天她正好没有上班,就去田里放水,儿子一定要跟她前往,到村口的时候她怕儿子出什么事情,就叫他一个人回去。“他很听话地回去了,但是我怎么也没想到,儿子就这么不见了。”陈利宝说,那时距离儿子4岁生日刚过3个月零7天,这个日子让她终身难忘。
回家不见儿子之后,陈利宝开始在附近找,随着寻找圈子的扩大,她内心的焦虑也不断增加,一直到夜幕降临,连邻村都找遍了,依然不见儿子的踪影。曹小龙说,他还没下班就有人来通知他儿子不见了,“直到晚上我们才觉得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掉到了水泵下的水塘里,二是被人贩子拐卖走了。”陈利宝说,两者比较,她宁愿是后者,因为儿子如果被人贩子拐走了,至少买的人家也会好好疼爱他。当时在极度悲痛中,她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因为她觉得,儿子的丢失她负有最大的责任。
19年漫漫寻亲路
曹一峰失踪之后,一方面乡亲们帮忙借了渔船在村里水塘打捞,另一方面曹小龙夫妇和他们一个亲戚清早骑自行车赶往海宁硖石,他们觉得,如果被人贩子拐走,很有可能从硖石上火车赶往外地。
那天天降大雨。陈利宝3人骑着自行车冲出了家门。一路上一直有一股动力在支撑着她,只要快点赶到火车站,就能找到儿子。“我也不知道那是一股怎样的力量,我只知道沿着公路一直骑,大雨不停地下,后来雨衣也不知道去哪里了,两个男人也被我远远地甩在身后,他们后来说怎么追都追不上我,而我一点也没有觉得累,心里只想着快点再快点,不要让火车开走了。”就这么不停地骑,终于赶到了硖石火车站。在焦急的等待中,天又黑了,由于担心家里打捞的情况,夫妻两人又连夜骑回海盐,留下亲戚在车站守候。“我的亲戚整整在火车站外的桥上坐了一夜,每一个走过的人都要上去看一眼。”
最终两头都没有结果。而在另一边,余风也在两年之后开始了他的寻亲之路。在余风6岁那年,和一个小伙伴打架时对方骂他是路上捡来的,这时他残存的记忆突然告诉他,他并不是生在这个小山村,他的家在遥远的地方,他记得亲生父母叫他小峰。于是余风立刻离开了那个并不属于他的家,他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他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家。
一个6岁的孩子,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冬日,向着家的方向徒步前行。也许是潜意识里记得自己是坐火车来到这个山村,余风就沿着铁路一直走,当天晚上他睡在一户人家的屋檐下,用稻草做了一张床,第二天醒来继续上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个6岁的孩子就这么走了17年,一路从童年走到了青年。
相信不做坏事就能找到父母
没有文化、没有身份,甚至没有名字。幼年的余风逐渐懂事,他想以前别人叫他小峰,而他觉得自己就像一阵多余的风,一直吹来吹去,于是给自己取名余风。他给别人洗碗,给别人割稻插秧,用体力换取报酬,实在没钱的时候乞讨一点饭菜。靠着坚强的毅力,余风逐渐长大。13岁之后他觉得自己有了寻亲的资本,他开始一个一个省份跑,先后在广东、福建、浙江、山东、上海、北京等十几个地方打工,每到一个地方在工作的同时,就跑到当地媒体,他将打工的收入都花在了刊登寻人启事上。余风打趣说,如果那些钱每张10元的话堆起来有他人那么高了。
因为没有身份证,余风没办法办理银行账户存钱,后来开的小饭店和小副食品店也因此关门。有人怂恿他去办一张假身份证,但是他坚决不同意。“我心里总是觉得,只要我不做亏心事,一定能找到父母,我相信世界是公平的,我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正是这个信念支撑了他17年,他说自己时刻在心里提醒自己不要放弃,怕一口气松下去就再也提不起来了。
两条寻亲之路的交汇
大年初三,曹小龙的弟弟在电视中看到余风在寻找亲生父母。他越看越觉得像,而且情况也很符合,于是第二天打电话告诉了曹小龙夫妇。此后直到2月25日,曹家夫妇四处打听终于赶到嘉善找到了余风。
在这之后双方进行了多次见面,其间曹家夫妇越来越觉得余风就是自己失散19年的儿子,而且他们对其人品也大加赞赏。最终余风的一句“爸爸妈妈”让3人在城南菜场抱头痛哭。随后不久在海盐县公安局的帮助下,他们联系了杭州某单位做了DNA亲子鉴定,结果很快就会揭晓。曹小龙夫妇说,就算最终结果余风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也会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余风也说,他的寻亲之路已经结束了,这里就是他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