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贵阳依依 于 2018-10-25 18:23 编辑
“抛弃”我们的妈妈回来了
——陈碧(陈玉碧)寻家
编 辑:麦 麦
当宝贝回家等着我工作组志愿者落霞在志愿者淡然、风的传说、芬儿的帮助下,找到了陈碧(陈玉碧)在老家的儿女,陈碧儿女出乎意料的沉默和抵触,为这场寻找划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叹号。
时间回到1990年前后,家住“四川渠县贵福乡二村七组”的陈碧在王德渠的介绍下,骗去厂里上班。继而,患有精神疾病的陈碧被拐卖到浙江嘉兴,由此与四川的儿女遭遇了长达近三十年的分离。
陈碧被拐离家后两三年的光景,前夫“阿曾”因故去世,一双儿女因而无人照应。女儿曾红梅随着外公举家迁往云南,儿子曾红春没人认养,只得在渠县吃百家饭长大。数年后,曾红梅回到渠县,却对云南的遭遇只字不提,也从此与云南的外家再无联系。一双姐弟,就这样在忍受艰难中长大。
话说陈碧在嘉兴安家后,育有一子:计子根。子根长大后,看到妈妈对老家及儿女的思念,决心一边为妈妈收集记忆信息,一边为妈妈寻亲。他来到央视等着我栏目组官方网站登记寻亲,并向落霞提供了他整理的信息:家住四川渠县贵福乡二村七组,陈碧的父亲名为陈的荣,腿脚不便,母亲名为林贵淑,前夫名为阿曾,村里还有一位名为“曾长佩”的村长;四川的家里还有女儿曾红梅和儿子曾红村(音);当年陈碧的家被拆掉后,暂时蜗居在邻居陈秀华的家中……
落霞发帖后,在淡然的帮助下,根据陈碧记忆中的地址信息找到了陈碧儿子曾红春的电话和所在村落。可无论怎么拨打、发信息联系,落霞都没能从这个号码处获得一丁点关于陈碧的反馈信息。落霞找到四川志愿者风的传说,通过风的传说组建了案例讨论群,在群中将渠县的志愿者都拉进来。在娘家人的陪同下,四川志愿者芬儿联系上当地的村书记,核实后确认村里曾有一户高度疑似的人家,失踪的女人名为陈玉碧。通过村书记获得曾红春新的联系电话后,芬儿第一时间拨通了曾红春的电话。
然而,电话那头的曾红春在听完整件事情后,却幽幽的回复了一句:“她还能想起来我。”随后,落霞联系上曾红春。也许是多年的成长的艰辛以及多年来坚持的信念,曾红春一时无法接受,当年“抛弃”自己的母亲,居然在多年后通过陌生人传来音讯和思念。然而,思量再三,他还是将姐姐曾红梅的联系方式发给了落霞。
当落霞联系上曾红梅时,曾红梅的第一反应与弟弟如出一辙:“是不是她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又想起我们?”落霞细心的解释陈碧当年的遭遇,陈碧并非主动“抛弃”儿女,而是被拐他乡身不由己,多年来陈碧对一双儿女始终挂念着,精神状态一直未能好转。
曾家姐弟的内心交织着,短时间内他们无法破解多年来在心中根深蒂固的魔怔,却不禁心生那么一点点对母亲的渴望,一点点的交织着心中的痛与盼。曾家姐弟向落霞发来了自己的照片,同时也答应落霞如果陈碧回家,可以回来看妈妈。
这边计子根收到落霞转发来的照片后,虽然陈碧没能在第一时间认出照片中的姐弟,但无论是家乡地址、父母姓名、儿女姓名、家庭遭遇、还是村子的基本情况,都与陈碧记忆中的那个家十分的吻合。可以说陈碧就是这家失踪多年的女主人,曾家姐弟的母亲。
曾红梅在收悉信息后,曾在朋友圈中发送一条动态:有一个志愿者帮我找到了抛弃我们的妈妈,我是认呢还是不认?拐卖割裂的不仅仅是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改变的甚至是数人的人生。对孩子而言,异常艰辛的成长磨砺出的苦楚,外人无法缓释,内心的伤不是那么容易痊愈,命运的坎也不是那么轻易翻过。
然而,这一切的对面,则是一个思子多年的被拐母亲的血和泪……
原帖链接: 约1964年出生1990年从四川省达州市渠县被拐的陈碧寻家dzw489611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彤(2022399556)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