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里,被救助的乞讨儿们在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下学文化。
一名残疾儿被乞讨者拿来当乞讨“道具”,获取人们的同情心。
一名10岁左右的乞讨女孩乞讨借口是“太饿了”3个字。
“我饿了,姐姐你给我点钱吧!”黄兴南路王府井附近,一名七八岁的小男孩抱住一名穿裙子女孩的腿不放。女孩想挣脱,男孩竟一手扯住她的裙子,尴尬不已的女孩只好给了他1元钱才得以脱身。
“暑假一放,乞讨的孩子又多了起来,真是五花八门。”连日来,不少读者打晚报热线82205000反映。对此,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调查采访,发现乞讨儿童大多是被成年人所控制,要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有必要根除这一“毒瘤”。
记者目击
乞讨儿五花八门
镜头一:7月28日傍晚7时许,五一大道民航大酒店门口,一辆的士尚未停稳,4名小孩迅速围了上来,七手八脚将车门打开并堵在车门口,一双双黑乎乎的小手伸向车内乘客。
镜头二:7月30日上午10时许,火车站广场,五六名手里捧着报纸的男女小孩追着广场上的人满场跑,名为卖报,实则强讨。
镜头三:前几天,黄兴南路步行街,一名10岁左右的女孩跪在墙边乞讨,粉笔写的“太饿了”三个字博得不少人施舍。
镜头四:8月1日晚9时许,东塘平和堂门口,十五六岁的一男一女头包白布跪在地上乞讨,他们的道具竟是一口小“棺材”,说是无钱护送父亲的骨灰回贵州。
市民遭遇
不给钱竟遭奚落
8月2日晚8时许,记者来到黄兴南路,看到每隔几米就有一些小孩穿着脏衣服、拿着破碗向行人乞讨,有的小孩竟抱着路人的腿不松手,直到他们掏了腰包才肯放人,甚至出现乞讨孩子追着行人跑的场景。
“这么小的孩子出来行乞,我们也很心疼。可是看他们的表现,的确不像天真的小孩。”行人张先生对记者说,“有一次,我因没有零钱,就没给,结果遭到一小孩奚落,说你就是没钱,没钱就不要出来跑嘛。”
“在步行街经常可以看到这些乞讨孩子的身影,小孩的背后都有成人,有的是他们的父母,有的是一些老乞丐,教唆这些孩子以非正当手段去乞讨要钱。”步行街一赵姓女商户说,“这些小孩乞讨时胡搅蛮缠,有拉胳膊的,有抱腿的,如果不给钱有时还会打人咬人呢 。”
救助站内
乞讨儿暂时的乐园
8月1日,记者来到长沙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小乞丐们难治,大部分是他们家长的原因。他们大多来自贫困偏远地区,一些家长打起了将孩子转化为赚钱工具的主意。有的带着孩子去大城市乞讨;有的则把孩子“出租”给一些乞丐团伙。黄站长告诉记者,乞讨儿童一般都是由集团操纵的,从救助站出去后,往往又回到乞讨的“岗位”,因而出现“流浪——救助——再流浪”的现象,这是救助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记者了解到,市救助站每天要接收30多名乞讨儿童。救助站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请来大学生服务团队跟乞讨儿童进行交流,以矫正其不良品行,并引导儿童进行认字、法制、唱歌等学习,让其从思想上有新认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每当这时,乞讨儿童们的天真快乐在这里一显无遗。”救助站黄站长说。
专家呼吁
还乞讨儿纯真童年
乞讨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别于成年流浪乞讨人员。万婴幼教集团负责人黄平表示,一些乞讨“专业户”利用人们对儿童的喜爱、同情心理,专门雇佣孩子进行乞讨,获取不义之财,既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又败坏了社会风气。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形成联动机制,遏制这种利用未成年人进行强讨强要的行为。特别是在孩子受到犯罪集团胁迫、虐待和殴打的情况下无奈进行乞讨时,政府部门更要严厉打击背后的黑手,制止其犯罪行为,还给孩子们一个纯真的童年。
《迎检先搬拦路虎》系列报道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