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保定走失小姐妹一事,牵动了很多家长的心。大家在庆幸她们平安回家,祝福他们今后快乐生活、学习的同时,也引起了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12月4日,记者针对读者反映的三类典型家庭教育问题,咨询了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主任医师张香云。她建议广大家长,要与子女平等相处,身体力行为孩子作出表率,做孩子称职的“成长参谋”。 案例一:溺爱型 症状:22岁仍像小孩子遇事依赖父母 “都该大学毕业了,还跟小娃娃一样。”家住保定茗畅园的宋女士对22岁女儿王欢(化名)这样评价。 坚信女儿要富养的宋女士和丈夫,哪怕自己的日子过得紧一些,都一直尽其所能满足女儿的需求。小学时,王欢穿的衣服、背的书包都是名牌;初中时,她便用上了手机,成了全班同学艳羡的对象;高中时,家中购置了汽车,从此王欢每天上下学都是专车接送。去北京上大学时,更是父母齐上阵,将王欢一路送到宿舍,每次放假都由父亲亲自开车接回来。四年来,只有两次,是王欢自行坐火车回家的。 王欢连续两年参加了雅思考试,考点有时在石家庄,有时在山西太原,每次宋女士都向单位请假,亲自陪着女儿前去赴考。女儿成绩好了,她赶快精心去挑选礼物,并带着女儿去吃大餐;女儿成绩不好,她从不敢批评一句,生怕会打消女儿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王欢习惯了遇事就去依赖父母。在家从不做家务,出门坐车没有零钱都会给母亲打电话求救,哪怕是与同学发生口舌,都要母亲从中去调和。眼看还有半年就毕业了,看着其他同学都在急着找工作,王欢却把希望都寄托在了父亲身上。 “现在我们当家长的,都不知道做得是对还是错。”宋女士说,她害怕一向溺爱的女儿,不能顺利地步入社会,经受不了任何打击。然而,从现在改变教育方式,她又害怕已经成年的女儿无法接受。 诊断:这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在成长过程需要自己学会做的事情被父母代替了,自己做事的机会被他人剥夺。融入群体中孩子的感受通常就是“别人能做,我做不了”,孩子找不到自我,会陷入自卑的泥潭,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作为家长应给孩子创造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的条件,让孩子去实践,同时给予诚恳的肯定。 案例二:严厉型 症状:恨铁不成钢致孩子逃学 家住南市区某小区的韩女士一提及自己的女儿乐乐(化名),总是十分挠头。 乐乐今年14岁,是保定市某中学的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乐乐6岁那年,韩女士和丈夫离婚,独自一人拉扯着女儿,因为害怕对女儿有负面影响,直至现在她都没有再婚。对女儿,韩女士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一心盼着她能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爱之深,责之切,有时心急,韩女士不免对孩子言语批评上有些过激。 乐乐马上就要考高中了,韩女士从去年暑假开始,就给她报了很多课外补习班,一心希望孩子能够考上理想的中学。没想到,乐乐非但不接受,抵触心理还越来越强烈。每每听到乐乐埋怨学习,韩女士都十分激动,动手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上个月,乐乐的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分数不仅没上升反而下滑了。韩女士气不打一处来,抄起身边的鸡毛掸子就对孩子一顿暴打,这一打不要紧,孩子不仅不学习了,反而开始逃学,经常旷课。如今,韩女士非常无奈,她说:“该花的钱也花了,该讲的道理也讲了。为了这个孩子,我怎样都可以,就是一心希望她好,可为什么孩子越大反而越不听话了呢? 诊断: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强调子女的学习,对孩子的心理关注较少,沟通方式不恰当。对孩子掌控得越紧,反而越会导致孩子逆反。建议家长先将学习本身放在一边,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多鼓励孩子。 案例三:疏远型 症状:跟父母交流每句不过10个字 在保定某高中读高二的李佳(化名)在学校是个十分活泼、善谈的人,但在家中却是另外一副模样。 晚上吃饭时,父母询问李佳当天在校学习情况,“挺好。”李佳头也不抬地回答。奶奶问他学校有没有什么新鲜事,“没什么。”李佳脸上毫无表情。由于家远,李佳中午不回家,晚上回去了,他几乎不会主动向家人谈论什么,通常都是吃完饭便转头进房间,“咣当”一声关上房门,要么写作业,要么上网,一言不发。母亲过来送水果,他只挤出一个字:“好!” 看着儿子这般“冷酷”,李佳的父亲很是着急,也有些自责。“都怪我们前些年工作太忙,跟他交流太少了。”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于2002年在保定复兴路开了一家汽车配件商店,之后便将生活重心放在了生意上,常常是早上7时出门,晚上22时以后才回家,儿子交给年迈的奶奶看管。儿子在上初中时,学习压力很大,他们只想着给孩子找个家教,却迟迟没有腾出时间跟孩子多聊两句。如今,李先生和妻子希望拿出时间与儿子多沟通一下,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听听他的升学规划,可得到的都只是一份冷漠,儿子跟他们的交流几乎很少超过10个字。 诊断: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便开始转移到朋友身上。而到了青春期后期,就会转移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则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到了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面对家长,他们有压力,和同学在一起他们更轻松快乐,更容易彼此依赖。因此,家长不必太忧心,在交流中应反省自己的交流方式,少说教指责,多体谅孩子,相信孩子会有所转变。 专家支招:调整青春期亲子关系 张香云提醒家长,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最忌讳消极的评价,无情的斥责,不断的猜疑,无理的苛求,空洞的说教,自私的溺爱。作为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避免公开的训斥。要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此外,父母不妨花点时间,学习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体验一下孩子迷恋的漫画书、网络等,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追求的合理性。切忌不要总是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因此,家长应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http://edu.ce.cn/xw/201312/05/t20131205_1254228.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