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知道。
记者:没关系,我们不是说来做什么的,我们只是想见见他们,跟他们聊一聊好吗?
小孩:不知道。
记者:那院子里有五辆小孩骑的自行车,你们只有三个人,其他的车是谁的呀?
解说:我们在旁边找到了这家的弟媳妇。
记者:全家怎么会突然走了?
郭壮强的弟媳妇:都走了,不知道去哪里。
解说:孩子的奶奶也是一问三不知
解说:这个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
孩子的奶奶:我不知道。
记者:上次警察来过你知道吗?
孩子的奶奶:我不知道。
记者:全家人去什么地方了?
孩子的奶奶:我不知道。
解说:言谈间,他的弟媳妇无意中承认了孩子被拐的身份.
记者:孩子几岁了?
郭壮强的弟媳妇:八九岁。
记者:几岁的时候来?
郭壮强的弟媳妇:可能是三四岁。
记者:孩子知道吗自己身世?
郭壮强的弟媳妇:他可能不知道吧。
解说:连续走访了两家,我们都没找到孩子,而且大多数的村民,都仿佛在捍卫一个共同的秘密,对所有外来者说“不知道”。
村民1:不知道。
村民2:不知道。
村民3:不清楚。
解说:经过艰难的寻找和多方打听,我们终于在汕头潮阳区的另一个镇,找到一户收买了一个被拐男孩的家庭,但孩子的养父并不承认孩子是买来的。
记者:你当时知道这个孩子是偷来的吗? 陈瑞雄:不是偷。我以前没有说过吗?就是(卖孩子的人)骗(我)嘛。不是偷的,她就是说这个孩子是他自己的,她家里的孩子太多了,养不起。
胡海平:我就说生多了,不能够带出去,外省计划生育严。就这样咯,一般都这样说。
记者:但是这个世界上,这个孩子可能还是有亲生父母。
陈瑞雄:哪里有,没有没有,没有。
记者:他需要你拿出什么证明吗?比如说出生证明。
胡海平:没有,没有。
记者:你会不会是一种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
陈瑞雄:哪里欺骗自己?
记者:你是说大家心知肚明?
胡海平:嗯。
解说:但是,一个买来的不明来历的孩子,要在一个村正常地成长接受教育,他如何能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呢?我们来到了村里的户籍管理处。
记者:就是这个小男孩,96年3月24日,出生汉族。那他这个是等于登记的,是他亲生儿子,是吗?
户口登记员:是。
记者:他这个孩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啊?
户口登记员:我不知道,这个我不知道。应该是吧,应该是亲生儿子。
解说:孩子的养父告诉我们,去派出所给孩子入户需要村里居委会开的亲生孩子的证明。
记者:证明是他的亲生儿子。这个证明是不是您开的?证明他应该是亲生了的?
解说:户籍管理员告诉我们农村孩子一般出生的时候,不上户口,都是到入学前才来补办。村里给开证明也是例行公事,并没有要求他出示,出生证,准生证等证明。
陈岳林(户籍管理员):谁要上户口,开一张证明就可以上。
记者:您不管他说的这个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吗?
陈岳林(户籍管理员):这些我都不知道,这些都没有调查,没办法去调查。
记者:如果说这些过程都不用调查的话,那么这个户口登记表还有什么意义呢?这里面真假信息都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说你不走这条手续的话,这个孩子可能是被拐卖来的,他就上了一个正式的户口,他就已经合法化了。
陈岳林(户籍管理员):这个信息不知道。 记者:会不会是您知道这个孩子,不是他们家的是买来的,但是您还是给他们上了这个户口?
陈岳林(户籍管理员):这个情况,是下面派出所的把关问题。
解说:村里的户籍管理员认为把关的责任在派出所,我们又来到当地的派出所。
记者:登记的关系是父亲是吗?不是收养人?
派出所人员:不是。
记者:是亲生父亲?
派出所人员:父亲。父子关系。
记者:档案里面因为只有这一张登记表,就非常简单,但没有能够证明,他们父子关系的这些背景材料,那就是说当年,实际上并没有向他提出要求,问他要出生证和准生证,这些所有资料都没有要。
派出所人员:1998年的时候我们才调过来的。
记者:这个漏洞是怎么造成的?
派出所人员:在农村也不那么清楚,这个问题也不能说。
记者:应该是通过村里面的干部村里头开的证明,然后拿过来你们盖个章就可以了?
派出所人员:干部填过来,没可能你自己来这边填一下,没什么手续,现在从不规范到规范,现在又不一样了。
记者串场:在派出所的户口档案里面,我们看到陈瑞雄和孩子,登记的是亲生父子关系。但是在这份档案里面,我们找不到任何能够证明这一关系的原始材料,警方说他们认定双方,属于亲子关系,唯一的依据就是当地村委会的那张证明。
解说:而这一纸证明和它带来的合法效果,让寻找孩子的家长们更加绝望。
郑春忠:他们如果能够尽到自己的职责,可能当地就可能杜绝,那些小孩的流入。每一个村哪几家买的小孩,他们可以99%都是非常清楚的。
记者:你怎么能知道?
郑春忠:我那个老乡,他那个房东,就在他们村里当治保主任。反正他非常清楚,他也明确地告诉我,他不会跟我说。
记者:他知道,但是他不会告诉你,就算你是他老乡,就算你孩子丢了?
郑春忠:是。
记者:为什么?
郑春忠:他们那边的思想应该说是很顽固。 记者:如果在这个村庄里面,大家都知道这个家的孩子是买来的,是拐卖的,这家人会受到指责吗?
胡海平:不会。
记者:他会觉得羞耻吗?
胡海平:不会,有什么羞耻?家里没有儿子就买一个儿子,家里多一个人,不会的。
解说:为什么这种买卖行为,能够得到这么多村民的默许呢?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可以视这种买卖为平常呢?
[内容速览]2005年的3月,我们在北京的街头偶遇了几十个这样的父母,他们都来自东莞是一个自发的寻子联盟。孩子的照片如今被贴在数以万份的寻人启事上,伴随着他们父母的泪水和脚步。
解说:我们在当地的祠堂,找到了一个德高望重的族长,他作为一个宗族的长者受到村民的普遍尊重,也一定程度上维持着族内的礼仪和日常秩序。
记者:老人家,要是这个村子里头,有一户人家他没有儿子,特别想要一个儿子,去从外面买一个回来,大家能不能接受?
族长:可以。
记者:可以呀?
族长:他没有儿子应该找一个嘛,继承香火嘛,是不是?没有就不行。
记者:但是是别人家的孩子。
族长:是啊。
记者:也可以接受吗?
族长:可以,我们这里可以的。没有男孩就不行。
记者:怎么不行?
族长:没有后代啊。
记者:女孩也是后代啊?
族长:你要嫁出去,怎么能说是后代呢?你不生男孩,没有人叫你计划生育,你生十个八个都不去管你,(不会让你)没有后代就死掉。
解说:为什么在这种文化的视角里,只有男孩才算后代,生女孩就不算后代呢?
记者:老人家,您看现在这个村子也富裕了,也用不着说,还非有个男孩才能够,才能种地养活家,那为什么这时候大家还觉得非得要个男孩呢?
族长:要女孩子没有用,她生儿子不是说(姓她的姓)儿子姓她老公的姓。
记者:这个姓那么重要吗?
族长:姓氏很重要,我们是郭子仪的后裔啊,唐朝郭子仪,传到现在几千年了。
解说:在潮汕,我们几乎每走几步,都会看到一个村里的祠堂供奉着当地村民的祖先,在村里的大街上,我们看到了一条郭子仪将军诞辰,一千三百零九周年的横幅。全村的人都以郭子仪为共同的祖先,以捍卫郭家的姓氏,为子孙的义务。
记者:这是牌位吧?就是后面这个。
族长:是啊。
记者:这些牌位都是姓郭的?
族长:是啊,统统都姓郭的,不是姓郭就不可以进来的。
记者:姓郭家的姓对你来说,就那么重要吗?
胡海平:改名换姓我们绝对办不到的,他是他家的根。
解说:我们见到了我们采访中找到的唯一一个被拐的男孩儿。
记者:你是这里人么?
被拐儿童:嗯。
记者:这是你的家吗?
被拐儿童:是。
记者:你是在这儿长大出生的吗?
被拐儿童:是。
记者:你在这儿生活得好吗?
被拐儿童:好。
记者:快乐吗?
被拐儿童:快乐。
记者:爸爸妈妈姐姐对你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