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回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97|回复: 5

当孩子遭遇“骗子”,海口记者探访安全教育

[复制链接]
冷月亮 发表于 2009-4-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03月24日22:43


当被老师告知记者是“骗子”时,一位小朋友用警惕的眼睛盯着记者。海口晚报张俊其摄


  
  一个玩具球“骗”走了全班三分之一的孩子。海口晚报张俊其摄
  
  
  玩具和零食对小朋友充满诱惑。海口晚报张俊其摄
  
  作为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该怎样通过恰当的方法教给孩子防骗知识。作为幼儿园,该如何教导和看护好孩子?面对陌生人,我们的孩子又是否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
  
  近日,记者挑选了海南省海口椰童等3家幼儿园120名小朋友做了一个“诱拐”实验,由记者扮演“骗子”。为了做这个“引诱”试验,记者事先和老师及园长作了沟通,选了大、中、小、学前班3岁-6岁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作试验对象。
  
  为避免对孩子们的心理造成伤害,这次试验的目的并未向孩子透露。为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记者准备了弹性球、糖果、漂亮的饰物等小道具。
  
  面对“骗子”主动和他们打交道,小朋友们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一个弹性球,带走全班三分之一的人
  
  试验前,负责幼儿园大班的纪老师选择回避。记者在教室窗外玩弹力球,很快就吸引了室内小朋友的注意。
  
  记者主动上前说:“你们要一起玩吗?”有四五个小男孩儿嚷着:“要玩!”当记者要求小朋友要走出教室才可以玩时,有些小朋友毫无顾忌地跟着记者出来了。有些小朋友跃跃欲试,还有些小朋友在观望其他小朋友的表现。
  
  见势,记者加大游戏筹码——“游戏出色的,可以得到弹性球作为奖励哦!”一时间,举手表示要和记者一起玩游戏的小朋友猛增一倍。
  
  旁边的纪老师看在眼里,焦急地提醒:“她是骗子,要把你们卖掉。”这时,原本要和记者走出教室的韦美小朋友马上甩开记者的手回到座位,任凭记者怎么叫她,她都不理。另外,原本已经走出来的周科志小朋友也回到了座位上。
  
  可是,无论老师再怎么提醒,还是有约三分之一的小朋友跟记者走出了教室。
  
  点评:在调查试验中,67%的小朋友会和陌生人坦然地说话,而33%的小朋友则充满了警惕。近七成小朋友对记者没有防备,一部分原因是记者手中的玩具吸引了他们。
  
  毫无防备,小朋友大曝自家隐私
  
  与大班不同的是,小班的小朋友们对陌生人显得比较排斥。面对记者,他们不说话、不理睬。但是当记者把相机和包装漂亮的糖果拿出来时,还是吸引了10多个小朋友的注意。有的小朋友上前摸摸相机,还有的一直盯着记者手中的糖果。
  
  一个梳着可爱BOB发型的小朋友本来对记者扶她上滑梯都很反感,但为了得到糖果,让她不玩游戏、甚至离开幼儿园都可以。此次试验,记者用糖果做“诱饵”,成功骗走小班的11名小朋友。
  
  在幼儿园里逗留了半个多小时,小朋友们对记者的防备慢慢减弱。6岁的吴英平小朋友就主动向记者大曝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隐私。如哪位小朋友打架了,哪位小朋友在家不乖,甚至告诉记者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家庭住址以及姐姐接送他上学等事情。
  
   “和我说了这么多,不怕我是坏人吗?”记者问。“不怕,因为我在家养了蜈蚣,谁是坏人,我就叫它咬谁。”吴英平说。
  
  点评:在试验中,包括大、中、小、学前班,60%的小朋友都会接受记者给的糖果,只有30%的小朋友不理记者,另外还有10%的小朋友跑去告诉了老师。
  
  采访中,70%的家长表示,会经常对孩子灌输一些安全知识,30%的家长由于工作忙碌,会偶尔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家长们教育最多的内容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占了50%的比例。他们还经常教育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的东西和日常生活的一些安全常识,分别占30%和20%。
  
  但对小朋友来说,这些教育内容常常会因其他诱惑被他们抛到脑后。如何教导孩子们抵抗诱惑,成了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
  
   “她是骗子”,小朋友向老师告发记者
  
   “韦建平,你家里有事,妈妈叫姐姐来马上接你回家。”记者叩开学前班的门,对正在认真写字的韦建平说。韦建平听到后,马上整理好书桌上的文具,走出教室。
  
  韦建平拉着记者的手直到幼儿园大门口,也没有和记者交流过一句话。马上要踏出幼儿园大门了,记者问韦建平:“你认识姐姐吗?”她摇摇头算是回答。“那为什么要和我走?”“妈妈叫你来接我的啊!”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对一个自称她妈妈朋友的陌生人的信任。
  
  记者把韦建平藏好再回到学前班,这次“瞄准”了一个梳着两个小花辫的小朋友,没想到却失败了。她反问记者:“你知道我住在哪里吗?我爸爸妈妈叫什么,做什么工作的?”一连串的问题把记者问得哑口无言。
  
  见记者答不上来,她不罢休,指着记者对其他小朋友说:“她是个骗子!”“韦建平就是被她叫出去的。”“一定是被她卖掉了!”学前班的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一时间教室像炸开了锅。最后,小朋友们忙着向老师“告发”,并大声喊着要把记者抓起来。
  
  点评:在这项试验中,约有50%的小朋友以“我不认识你”的理由拒绝了记者的“邀请”;20%的小朋友在记者叫出他们名字时,毫无怀疑地和记者走了;另外30%的小朋友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记者一挥手,就会跟记者走。
  
  骗子常常会向孩子假装套近乎,赢得他们的信任后实施拐骗,如果这个时候,孩子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骗子的伎俩马上就会被揭穿。
  
    天天讲安全,接受情况却不理想
  
  椰童幼儿园的田老师说,每天早上都会提醒小朋友注意安全,可小朋友的接受情况却不理想。有些家长也对孩子缺乏安全意识感到担心。
  
  上个星期六,电器行工作人员来杨女士家修洗衣机,5岁半的儿子一听门铃响,马上就去开门。儿子不认识他们,也一句话都没说,就让对方进屋,然后自己接着玩游戏去了。“幸好我从厨房出来看到这一幕。”杨女士说,“天天讲,可儿子就是意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
  
  点评:调查显示,封闭式管理成了幼儿园保护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占了50%的比例。另外,幼儿园还会和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并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分别占了38%和12%。
  
   60%的幼儿园每天会上一次社会课,25%的每周上一次,还有15%的每月上一次。幼儿园主要教授如何防止烧伤、烫伤等意外伤害,占70%,教授如何防骗占30%。
  
  尽管意外伤害在生活中十分普遍,但教导孩子们如何和陌生人接触,如何辨别是非,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孩子丢失多因被拐
  
   “宝贝回家寻子网”的站长张宝艳告诉记者,根据他们掌握的案例,孩子丢失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个是被拐骗,占90%以上;一个是自己走失;另一个是发生意外,如溺水、绑票、仇杀等。孩子自己走失的比例最小。
  
  丢失了孩子,许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报警。张宝艳告诉记者,因为孩子必须在失踪24个小时以后才能报案。即使报案了,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警方也不会马上立案,有时候耽误了救援时机。
  
  记者以一位丢失孩子家长的身份拨打了110报警电话,接线员告诉记者要24个小时后才能报案。记者继续问,能否现在帮忙找找?对方说,如果知道孩子丢失的地点,也可以现在出警帮忙。
  
  警方的态度还是很温和。但是,不能立案,调查起来难免局限。张宝艳说,有一次,一个北京的小孩丢失了,不到一天时间,有人称在上海发现了长相类似的孩子。家长开始不相信,这么短时间怎么去了那么远的地方?后来经过核实,就是这个丢失的孩子,因为有病,被人丢弃在了一个公园里。
  
  为避免走失的孩子流到外地,美国建立了“紧急寻人机制”,如果孩子丢失了,孩子的信息会立即通过该系统发往车站、码头、机场等地方,为家长和警方寻找孩子提供尽可能小的范围。
  
  秀英分局刑警大队的陈警官告诉记者,如果孩子没有出岛,找回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毕竟孩子不是一个物品。通过协查通报、排查和丢失地调查,运气好的话可以在半个月到1个月内找回。“如果孩子已经出岛,那情况就不好说了。”
  
  民间救助尴尬前行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长自发组织了一些寻子联盟,大家通过电话、网络相互交流信息。在“宝贝回家网寻子网”,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莫金昌就是通过这种渠道解救出来的。2007年12月10日,他丢失时,才一岁半。在求助警方无果后,莫金昌的父亲莫善敏向媒体求助。2008年初,“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志愿者称,在河南南阳发现了一个孩子,很像莫金昌,人贩子已经被抓到。莫善敏在之后看到了孩子的照片,确认是莫金昌。
  
  网上寻子尽管有些成功的案例,但是,也不可避免地遭遇法律上的尴尬,对于涉及的法律问题,相关的法学专业人士应该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让寻子行动在法律上更加周全。
  
  另一方面,网络的救助行动多属志愿行为。张宝艳说,在他们网站登记信息都是免费的,如果发现了孩子的线索,家长若离得较远,他们可以动员当地的志愿者帮忙,而找到了孩子也是分文不收。
  
  但是,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有些救助活动无法实施,为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他们不得不开始接受社会捐赠。
  
  相关政策亟待完善
  
  仅靠民间的力量还是有限。张宝艳认为,打拐应该从源头抓起,严惩买主。
  
   “没有买方市场,人贩子他往哪卖孩子去?但是按国家现行法律规定,只要拐卖儿童的买主不妨碍司法机关执法,或对儿童没有虐待行为,就可免于刑事责任。这样对买方来说,最多就是损失点金钱,没有任何法律成本可以支出。甚至会说,你解救回去,我再买一个。买主的需求才催生了人贩子。”
  
  张宝艳直言道:“现在的一些政策对打拐也是不利的。”按照收养法,捡到弃婴后,可以去报案,经过相关手续就可以正式收养了。
  
   “但是现在很多购买孩子的,就是把孩子以‘弃婴’的名义收养的。如果国家能够建立一个DNA库,把所有失踪儿童的DNA都输进去,这样就可以把部分儿童‘截’下来。”张宝艳建议说,如果有一个统一收养的规定,需要孩子的家长都到国家的福利部门统一收养,这样就有可能把这个市场遏制住。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甚至出现了自生自卖的,说‘每年一大肚,年年万元户’,他们已经把这个当作一种产业了。”张宝艳担忧地说。
  
  此外,对人贩子的惩处也显得有些“宽”。全国妇联和公安部联合起草的《关于沪、苏、鲁三省市除“六害”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山东高唐县一治保主任一年抓获人贩子150人,但检察机关一审查,这些人贩子或只具备拐的情节,或只有卖的情节,故认为构不成拐卖罪,全都释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从事研究学前教育工作的郭敏认为,加强小朋友的安全意识,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更多是父母的义务。
  
  首先,要教小朋友识破谎言。家长应告诉孩子,对陌生人问路,敲门进屋,称帮其父母来接自己或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应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普遍伎俩,小朋友要懂得“发问试探”。
  
  其次,要教育孩子勇敢地说“不”。家长们为把子女培养成有教养的孩子,往往忽视了孩子反驳的自由。家长们应让孩子明辨是非,以及什么时候可以打破常规,让孩子学会勇敢地说“不”。
  
  最后,幼儿园要带领小朋友做安全演练,学会自救。郭敏说,3岁-7岁的小朋友一般都是被动去认知世界,做安全演练可起到条件反射的效果。久而久之,也会辨别“什么是安全的”以及“如何做到安全”。
  
  秀英分局刑警大队陈警官表示,预防孩子被拐最重要的方式还是家长看好孩子。“很多小孩子并不懂事,家长应该提高安全意识。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应该需要警惕的地方。”
  
   2008年1月1日,《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正式实施。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反拐工作的指导文件,此行动计划涉及28个部委,涵盖预防、打击、受害人救助、遣返及康复、国际合作等领域。
  
  《海南省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工作计划》应运而生。计划提出,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完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反拐合作机制。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匿名  发表于 2009-4-2 11:53
我们宝宝的安全意识还比较强,不过以后还是要经常提醒才行。骗子的手法很多的,孩子哪里有那么多的心眼。
坤爸 发表于 2009-4-2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和幼儿园学校还是要多加强对孩子的危险意识教育,如果必要,就请个孩子不熟悉的朋友“诱拐”一下孩子后狠狠的教育一下。

单调de_roro 发表于 2009-4-5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做这样的诱拐训练···
匿名  发表于 2009-4-8 14:46
长春青鸟的提议,很不错,可以让孩子长记性!今后不敢和不熟悉的人乱跑。顶!
匿名  发表于 2009-4-9 21:25
学习了,要加强教育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9 17:22 , Processed in 0.036816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