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03个孩子的爸爸……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学校。”很多人对这句广告语并不陌生,说这话的人叫石清华,他在北京创办了一所专门收留全国各地流浪儿、孤残儿童、特困儿童的全免费寄宿学校———北京光爱学校。
昨天,石清华带着所收留的重庆流浪孩子张永信,出现在解放碑临江门街头,与森森孤学院的志愿者一起义卖晨报。这次,石清华还想找到张永信以前的流浪伙伴,“把他们带到北京,也过上好日子。”
光爱学校所收留的流浪儿已从创办之初的7个,发展到如今100人左右,石清华因此被孩子们称为“爸爸校长”。
爱上读书 流浪少年变了
张永信已经17岁了,昨天下午穿得清清爽爽,抱着义卖募捐箱,跟在重庆志愿者后面。只要有市民捐款,他就回报一个感激的微笑。
父亲过世得早,张永信很小就被送到福利院,后来进了学校读书,但他对书本没有丝毫兴趣,于是跑到重庆流浪,“为了生活,做过一些事,都不好意思说。”
他是半年前被志愿者发现,并送到北京光爱学校的。仅仅半年,他就戒掉了网瘾,“爱读书了,生活习惯也调整得很好,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变化。”石清华说。如今,关爱学校在京城小有名气。
进京乞讨 病愈办幼儿园
1997年,因邻居家储存的大量烟花爆竹爆炸,安徽金寨的石清华一家三口被严重烧伤。在当地治疗无效后,石清华带着妻儿到了北京,一边乞讨一边求医。风餐露宿生活了好几个月,他们一家才在别人帮助下,接受了有效治疗,生活渐有起色。2004年,他与一名老乡合办了一所农民工子女幼儿园。
租四合院 收留流浪儿童
他流浪时曾结识了一批流浪儿。于是,石清华把7个流浪儿接来,安排在幼儿园接受“调教”。
除了在流浪儿圈子内口口相传外,石清华自己还到一些流浪儿聚集区寻找流浪儿。当年,幼儿园收留了十几名流浪儿,其中几个脑瘫或残疾儿,就留在家中让妻子照顾。
他最初并没找到“调教”良方,流浪儿们的顽习影响到幼儿园其他孩子的生活。于是他租了一套四合院,单独管理流浪儿,“光爱之家”由此成立,到2005年已收留50多个流浪儿。办幼儿园挣的钱,刚好可以应付“光爱之家”的开支。
不断有打工族将各地的困难孩子送来,到2007年上半年,“光爱之家”收留的孩子增至100多名,现在也有约100名。其中西藏、安徽、青海等各地流浪儿都有。
北京光爱学校校长石清华曾携妻儿乞讨求医,病愈后收留百余流浪娃
昨日,石清华(左二)与张永信(左)在解放碑义卖晨报。本报记者 张晓 摄
想筹建专项基金
助流浪儿融入社会
新闻纵深
“他们长期流浪,行为与心理都有很大的问题。不讲卫生,蓬头垢面,打架骂人,脏话连篇,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石清华说,流浪儿的自尊逐渐丧失,对爱怀疑,对人冷漠。对流浪孩子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穿衣吃饭,而是如何接受系统的教育,真正融入社会。
重庆流浪儿张永信曾爱抽烟、骂人,如今他身上再难看到过去的影子,反而牵挂昔日的同伴,“我想找到他们,以后一起有正事干。”
“希望全社会都关心流浪儿。”民间志愿组织、重庆森森孤儿院的负责人姜林说,因各种原因,目前社会上的流浪儿数量在持续增加,却很少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些孩子。
石清华说,目前他正与有关部门合作,想为流浪孩子成立专项救助基金,并把自己的办学模式推广到全国,让更多心灵受伤害的孩子找到“家”。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林祺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