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回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71|回复: 2

[调查探讨] 老年痴呆把亲人变成陌生人 常吃菠菜有助预防?

[复制链接]
战士 发表于 2012-10-1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21日的“世界老年痴呆日”,再次引发了大家对这类人群的强烈关注。有人呼吁建立更多专业的老年护理中心,也有人呼吁取消“老年痴呆”这种带有歧视性的命名。据专家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俗称为老年痴呆症的阿兹海默症患病人数正逐年上升。专家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将达1020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年痴呆症病人的晚年生活,希望他们能够拥有尊严的对待和体面的生活。
  【案例】
  “光纤之父”忘记了自己的贡献
  “阿兹海默症”是严重的脑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一种残酷的疾病,患者会逐渐出现记忆能力、语言能力和感觉能力的下降,多数患者发病后几年内还会因脑衰竭而死亡。虽然药物可以延缓发病进程,但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
  诺贝尔奖得主高锟在2004年诊断为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他的夫人黄美芸曾在《香港家书》中流露出照顾老伴的种种辛酸。她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高锟,注意力集中时间最多只有5至10分钟,对日常生活已经没有办法自理,需要他人从旁告知生活应如何进行。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伴,黄美芸几乎是24小时贴身照料,过程中的艰辛也只有她自知,她曾经成立“高锟慈善基金”,串连志愿机构和大学资源,协助患者及家属,并教育公众更加正确和深刻地认识老年痴呆症。光纤之父到了晚年忘记自己的贡献,就像孩子无法应对和料理生活,教许多人唏嘘不已。
  【链接】
  央视呼吁为老年痴呆正名
  阿兹海默病,在中国被叫作“老年性痴呆”。国际阿兹海默病协会发布的2012世界阿兹海默病报告显示,40%的痴呆患者声称被他人疏远或区别对待。日前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共同发起“关注失智老人”新闻公益行动和为“痴呆”正名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近1/4的痴呆患者会隐瞒或者掩饰被诊断为痴呆,主要原因是感到羞耻和害怕遭遇歧视。40%的痴呆患者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会受到排斥。有60%的痴呆患者表示,他们被诊断为痴呆后,最可能疏远或者失去联系的是朋友,其次是家人。
  有人认为“痴呆”一词让部分患者家属感到自卑和反感,甚至让一些患者因害怕受歧视而延误治疗,主办方发放调查问卷,让公众为“痴呆”正名。代替老年痴呆症的选项包括失忆症、失智症、脑退化症、阿兹海默症等。
  常吃菠菜有助预防老年痴呆?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德国一项新研究发现,吃菠菜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症。吃胡萝卜和杏子也有同样功效。
  乌尔姆大学研究人员对74名轻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和158名健康参试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参试者年龄介于65-90岁之间,他们接受了神经心理测试,回答了有关其生活方式的多个问题,并进行了抽血化验,还测量了身体质量指数。结果发现,维生素和β-胡萝卜素水平偏低与老年痴呆症之间存在关联性。因此,菠菜、胡萝卜和杏子等富含抗氧化剂的蔬菜水果有助于缓解老年痴呆症症状。
  科学家表示,老年痴呆症症状包括:健忘、缺乏方向感和认知能力下降,直接病因包括:β-淀粉样蛋白等物质在大脑内蓄积,令大脑神经细胞衰老、神经纤维退化以及神经突触丧失等。然而,氧化压力既抑制人体对氧的利用,也会加速老年痴呆症发病进程。为此,德国科学家才展开了“抗氧化剂防止神经变性的可行性研究”。新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老年痴呆症杂志》上。
  长期酗酒容易诱发老年痴呆?
  《环球时报》不久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韩国三四十岁的青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数激增。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酗酒。酗酒不仅侵害了韩国人的健康,还成为恶性犯罪的温床。
  专家认为主要原因与经济萧条、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导致年轻人试图用烟酒来麻木自我有关。
  【现状】
  独居老人更易患“阿兹海默症”
  今年《美国时报》的报道指出,美国阿兹海默症协会公布了一项惊人的报告,上面的数据显示,全美竟然有高达七分之一、即80万名患者为独自一人居住的老人,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众所周知,心智受损的痴呆症患者最需要家人的陪伴和照顾,“空巢痴呆老人”面临的将是巨大的生存困境。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病人生存时间的长短与家庭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患者失去自我照顾和保护能力,家属应对病人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包括更衣、保暖、个人卫生、进食、大小便等,可以说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对于家人时间和情绪上的要求都非常的高。
  有的老人在被诊断罹患老年痴呆症之后,仍一直在自己的住宅独自生活。为了减少生活中的麻烦和危险,他们只能选择尽量减少独自驾车外出,用冷冻食物取代自行烹调,并由儿女代为处理财务等方法。这样的生活状况看似合理,但着实会产生很多安全上的顾虑。调查显示,很多老人自身对于照顾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在他们看来患有认知障碍也并非意味无法独自生活。但由于这种疾病会使得病人逐渐丧失何时需要协助的认知能力,因此独居的病人还是会有很多安全隐患。
  老年性痴呆患者最令家人头疼的地方是,他们会不时毫无目的的离家出走或游荡,最后走失。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家人的陪伴尤其重要。为此很多病友的家属甚至会将工作暂时搁置,全身心投入照料,这种生活上的、精神上的压力都可以说是巨大的。
  康乃尔医学院老年痴呆症研究员胡晓燕曾经指出,华人家庭与美国家庭相比较抗压能力较强,较少抱怨。很多时候当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中国人仍旧选择留在家中照料,这么做并非完全出于节省开支的考虑,而是孝道观念使然,认为将老人送去护养院乃是最大的不孝。同时,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面总会认为护养院的护理怎么也不能与家人相比,外人总是不比家人上心。
  另外,有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在照料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亲人时常常会对他们加以言语虐待,比如辱骂、叫嚷等,这种情况比预想中要严重得多。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庭容易气氛紧张,医生对此也大多无力过问,毕竟属于情绪问题,家属照顾的任务如此繁重,情绪的宣泄在所难免。但是长此以往,将会加重和恶化病情。
  曾经有专家表明,老人特别需要情感上的交流,“空巢老人”往往心理孤独,与外界交流较少,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老人,大脑功能减退速度更快,更易患上老年痴呆症。这时候亲人之间的交流就显得特别宝贵。
  患者家庭需要专业护理指导
  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经验和知识,不少家庭对于痴呆老人的照料只能靠着仅有的常识摸索。据了解,纽约出现了老年痴呆症家属定期互助小组,在这里家人可以分享照护经验,纾解压力。国内在这方面也还存在着差距。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的黄永群等人近年来对我国老年痴呆家庭的护理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我国为老年痴呆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多为直系亲属,他们中92%的人渴望得到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支持与培训,其中42%的人认为自己的健康水平在下降,而高达58%的护理者曾感受到厌烦、沮丧、无助、抑郁。
  无怪乎有专家担心,没有经验的家庭护理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尚未好转,家人的健康就受到了影响。
  “要为照料者提供帮助,通过定期的家访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技能,指导他们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法,”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王湘建议,要为照料者定期做心理咨询,“这样既有助于消除照料者自身的心理压力,还能减少AD患者行为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值得欣慰的是,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为这些家庭提供帮助。
  今年来,上海市逐步向一些经济困难家庭中的老年痴呆症患者赠送GPS定位器,帮助解决老人频繁走失带来的安全问题。
  今年,佛山也成立了关爱老年痴呆症协会,目的在于通过开展有关护理的公益讲座让患者和家属尽早的发现病情、及早治疗。发起人谭家驹表示,“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在于不仅社会、家庭成员不接受老年痴呆这个病,就连病人自己也不愿意面对。正是这样的认知和态度,影响了老年痴呆症的知识普及和防治。”因此,这个协会希望通过宣传,让社会对这个疾病有更科学的认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关心老年痴呆患者的活动中来。
  “老孩子”们需要更多“红房子”
  去年年初,上海一栋新落成的红砖建筑吸引了包括《纽约时报》等国外媒体的关注,它被认为是我国对老年痴呆患者态度转变的开始。据介绍,这栋造价不菲的建筑配有美发店、电影院、堆满玩具的游戏室和提供最新流行音乐的卡拉OK厅,先进的设备与过去人们印象中的养老院差异颇多。
  “为找到这家疗养院,我们都快绝望了”,是时,一位患者家属的感慨代表了许多这类家庭的心声。据专家介绍,起初由于人们对老年痴呆症缺乏足够的了解,不少人把它归入“精神疾病”的范畴,对家中有人患病羞于启齿,不少患者甚至被送到精神病院,“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想要把亲人送到专业机构获得治疗和陪护,对相关机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令人满意的疗养机构少之又少。
  “如果是轻微的,我们可以提供住院,但如果是中后期的患者,因为没有药物可以治愈,住院也没办法”,在不少医院看来,单凭相关科室很难提供足够的医疗资源。业内人士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上缺少专业的护理机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多设老年护理院,专门收治这些老年痴呆患者。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在国外已不鲜见,而且已有成功探索的国家大多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机构。
  作为老龄化程度和阿兹海默症发病率较高的国家,瑞典的社区老年性痴呆护理已成规模,护理体系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据介绍,针对不同的患者,瑞典提供不同的照料形式,如长期护理中心、日间护理中心、家庭访问护理等等,根据患者和家庭的不同情况由医生、护士、家属和社区有关人员经过讨论做出选择。
  美国的经验则是对这些患者采用家庭、社区和社会机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陪护,这与上海正在进行的一个被称为“90-7-3”的计划极为类似,即90%的老人在家照料、7%的人偶尔到社区中心小住,余下的3%则住在疗养院里。据了解,为了配合这一模式,上海正计划在每个区至少建一个可以照顾痴呆病人的疗养院,每年预计新增的床位可达五千个。
  也许,不久的将来,豪华的“红房子”会给那些“老孩子”们提供更多安全、舒适的选择。生活,希望他们能够拥有尊严的对待和体面的生活。记者 陈祥蕉 见习记者 钟琳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xfly/2012-10-12/content_7224961.html
为了保证您发布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得到回复及关注
建议您登陆后进行发帖操作.请点击这里
登陆注册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2-10-14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网发起“老年痴呆症”更名活动 东北新闻网讯(见习记者 张明阳)每天都会在网络上看到很多寻找走失老人的寻人启事,他们忘记了家在哪儿,因为他们都得了同一种病,而他们即将逝去的,不仅仅是回家的路。美国总统里根,失去了引以为豪的演讲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高锟——光纤之父,不见了他的发明和所有研究成果;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丧失了她的智慧和自信……这种病叫做“阿尔茨海默病”,他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叫做“老年痴呆症”。
  什么是“老年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即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痴呆”是傻、愚笨、呆滞的意思,患者往往具有先天性。而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医学概念是指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出现的障碍。
  消除歧视从更名开始
  常听见别人贬损他人时会说“你老年痴呆啊”这样的话。电视节目中也不乏拿老年痴呆调侃挖苦他人的,而因此造成的悲剧,生活中并不鲜见。正常人都难承受,何况是病人?国内要求为老年痴呆更名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人建议更名为失忆症,有人建议改称脑退化症,我国台湾地区将此症命名为老人失智症。
  专家认为,命名为失忆、脑退化或失智等,固然去除了“痴呆”的贬义,但在科学严谨方面依然有缺陷。阿尔茨海默病这个专名,限定清晰,外延明确,易于医患沟通和诊治。至于有点拗口难记,专家表示随着使用度不断提高,并不会构成真正的障碍。例如帕金森病也是直译,过去国内曾称“抖抖病”,规范使用后已为广大医患接受。
  网友心声应该改赶紧改
  在网络上,网友们除了对更名表示欢迎,更加呼吁全社会对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号召大家消除歧视、给予关怀。
  网友ALLEN瑞瑞:“希望改名字能唤起大众对患有这种病症的人的重视,消除歧视,更多关爱。”
  网友susie629:“每一个称呼都传递一种态度。记下了,阿尔茨海默。”
  长宁路1187号:“歧视不是因为名称,而是因为观念,但观念深藏人心,难以更改,那就改名吧,赶紧改,越快越好,关键痴呆本身就是贬义词啊。”
  网友qingzhun:“确实应该改名,人都有老的时候,但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网友ALLEN瑞瑞:“希望改名字能唤起大众对患有这种病症的人的重视,消除歧视,更多关爱。”
  参与活动为老年痴呆更名
  当然,更名不是目的,根本还在于增强人们对该病的认知度,减少患病概率,帮助病人摆脱病痛,但疾病并非与病名无关。有时候,一个充满人性的名称,就是晚霞里照进心房的那缕阳光,至少能给老人的天年增添些许温情。
  “老年痴呆”和“痴呆”并没有关系,他们只是患上了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病,他们只是忘记了一些故事,名字是人类了解事物的首要途径之一,如果起点就是错的,终点往往也是错的,
  我们都不希望患病的父母被人误解、被人歧视,广大热心网友,如果你希望改变这一切,请用你的行动用你的智慧,为他们“正名”,参与微博留言,地址:http://e.weibo.com/2598252893/profile你的每一次留言、每一次转发与传播,都会给他们带来一缕阳光。
  用行动改变这一歧视性的称谓,消除歧视,从“正名”开始!
http://dyxc.nen.com.cn/system/2012/10/14/010088635.shtml
 楼主| 战士 发表于 2013-10-9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痴呆患者照料人急需支持
日前,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2013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揭示不利现状:全球阿尔茨海默病高发造成照护人员短缺、患者家庭成员无法获得充分支持。报告显示,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由家人、朋友和社区提供的“非正规”照护将难以为继,这个问题在我国显得尤其突出。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千万
  2013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发布会暨圆桌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王鲁宁在会上表示,中国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同国际持平,患病率在4%到6%之间,这一发病率乘上2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基数,可以估算中国老年痴呆病患者数量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
  “从最早出现记忆力减退但生活还基本能自理一直到困扰了家属送患者就医起码有3~5年。”在谈到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延期的问题时,王鲁宁说,“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来讲,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得到提高,早期诊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近年来看,在一些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大城市,这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的、宣传力度比较大的,早期就诊率我觉得还是大大提高了。但是,在一些普及比较差的地区,恐怕是病人要到中期,特别是出现了走失、迷路或者是精神行为出现问题时才就诊,这样我想延迟期起码要在5年左右了。”
  86%中国受访者表示更愿意在家养老
  《2013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提出,家庭规模的缩小、城市化的加快、劳动力的流动以及妇女角色的变化等因素使得充当非正规护理员的人越来越少。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记忆中心主任于欣说:“这使我们不由得想到了等我们变老的时候由谁来照顾。这其实也是我国的一大挑战,我们刚刚完成了中国九大城市社区的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如果跟10~20年前做对照,有很明显的一升一降趋势,即单独由配偶照料的比例在上升,以前可能由儿女来照料,现在发现单独由老伴来照料的比例在上升;一降是雇佣照料人,也就是由保姆照料的比例在下降。”
  尽管如此,无数的研究表明,人们更愿意在家养老。王鲁宁介绍,“中国老年痴呆协会成立十多年来,我们也在逐渐摸索。在这个过程中就发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面临着这样一个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的疾病,居家养老目前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方式。”
  美国一家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机构负责人戴夫在会上介绍说,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更愿意在家养老,这种情况在中国十分明显——86%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更愿意在家养老,而且中国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老年人是在养老机构接受照料。
  学术研究要和痴呆照护人员及机构对接
  报告指出,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实际上主要是指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照护。在高收入国家,这样的老人就要进入老人院或护理院接受照护。中国、巴西等新兴国家向老龄社会过渡的进程将比发达国家快得多,这将导致整个社会在满足照护需求上措手不及。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表示,“我国是老年人口大国,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压力非常大。我们这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说老年病医院严重不足,全国老年病医院仅有61家。我国老年看护、临终关怀机构同样严重不足。”
  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承受的巨大压力是促使家庭将老人送入养老院的重要原因,而几项随机对照试验都显示,各种干预措施包括为护理人员提供支持、教育和培训,都很有可能避免或延缓老人转入养老院。
  报告指出,综合性的痴呆症患者长期照护体系包括医疗保健和社会照护服务、非正式家庭照护、有偿家庭照护服务、高质量养老院临时看护以及缓和性的临终关怀照护等多个部分。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晓丽呼吁,从事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学术研究机构,应尽快和社会服务业对接,把管理知识、服务知识向最基层的服务群体倾斜。
  痴呆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
  很多朋友觉得,痴呆就是一种疾病。事实上,痴呆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症候群,是由不同疾病引起的。
  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痴呆的最主要病因,占所有痴呆的60%以上,在中国也被称作老年性痴呆。其他引起痴呆的类型有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痴呆等。
  今天,我们所了解的阿尔茨海默病是这样的:
  阿尔茨海默病是致命的脑部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破坏脑细胞,导致记忆、认知、思考和行为能力出现异常,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直到机体丧失功能。
  由于神经元的变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会出现典型的病理性改变——β-淀粉样斑块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尽管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也会有一些斑块和缠结,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大量神经元的凋亡还会导致患者大脑广泛、弥漫性的萎缩。
  年龄增长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一风险因素,8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8%。另外的风险包括遗传、基因突变、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以及生活方式、环境、脑外伤和药物影响等。
  到目前为止,阿尔茨海默病无法治愈。但是,针对症状进行相应治疗,结合正确的护理和支持,可以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成员生活得更好。
  照护痴呆患者分不同阶段
  照顾患有痴呆的亲人,是漫长而艰辛的,您将挑战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充分了解痴呆在不同阶段的特别以及相应的照护方法,将帮助您做好未来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准备。
  早期阶段(疾病轻度状态):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可能会延续2~4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很多人以为记性越来越坏是自然衰老的一部分,而没有想到这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应该去看医生。其实,疾病的早期也是最佳的治疗阶段,因为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鉴别出来您的亲人发生记忆衰退的原因,而且可以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提供治疗和干预的方案,延缓疾病恶化。
  中期阶段(疾病中度状态):可能会延续2~10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记忆混乱和丧失,语言表达和理解更加困难,有时会无法辨认亲人和朋友,身体的协调能力也在下降,还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问题,比如易怒、多疑、重复、幻觉、攻击、迷路等。这个阶段的患者已经需要有人随时陪伴和照顾。
  晚期阶段(疾病重度状态):可能会延续1~3年的时间。这个阶段的患者已经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您的帮助和照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吉ICP备08101543号 )

GMT+8, 2024-11-29 20:44 , Processed in 0.04917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